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的研究

2016-05-30 03:07雷俊芳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董必武

雷俊芳

摘要:在探索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过程中,董必武曾提出“教育确为救亡之第一策”,为了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人才,在1920年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后改名为武汉中学)。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的背景、过程,阐述私立武汉中学的“朴诚勇毅”校训校风以及发展状况,继而对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事件进行进一步分析,思考教育在特殊历史时期凸显的政治功能、探索教育目的,这对我们办好新时期的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董必武;私立武汉中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82-02

一、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的背景与原因

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在他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之前,为了中国的革命,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巴黎和会的召开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探索革命出路的国人深刻认识到革命的艰辛,与此同时也接触到了更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

(一)创办的背景

1.国际背景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等32个国家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要求索回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法等主张把山东半岛的主权转给日本。一战之后,中国依然处于被瓜分宰割的地位,在国际上没有实际的话语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探索中国出路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彻底革命的道路。董必武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曾经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1919年2月,董必武、詹大悲、张国恩、李汉俊四人经常交流讨论新思想,积极赞成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的差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国内背景

当时,国内举行的南北议和会议,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实际解决没有起到作用。面对国际欺压、国内军阀动乱的重重矛盾,董必武从潘怡如口中得知:孙中山推行“知难行易”学说,打算联段反桂,派潘怡如回烟溪督师出征。董必武在与潘怡如的激烈讨论中,意识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不了解。当务之急应该在中国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俄国革命,培养新一代革命人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气候①。

(二)创办的原因

经过董必武、张国恩、李汉俊、詹大悲的讨论,要接近民众、唤醒民众,打下革命的群众基础,目前能做到的是办报纸和办学校两件事②。1919年,董必武等人打算在上海办报,但因筹钱问题而最终失败。接着,董必武和张国恩就积极倡办学校,拟从办中学开始。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说:“私立武汉中学是几个抱有革命宗旨的人创议办起来的一所中学。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湖北也是由私立武汉中学学生开始发展组织③。”从中可以看出,董必武等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办私立武汉中学,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革命的需要,打算通过教育的手段来为革命做准备。

二、私立武汉中学的创办与建设

要白手办起一所中学,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很不容易的。要解决校址校舍、开办费和基金、董事会、教员职员、申请省教育厅批准立案等问题,这五大问题,如果其中一个得不到解决,学校就难以办成。

(一)慷慨认捐:私立武汉中学的经费筹措

经过董必武、张国恩的一番努力,办学的校址问题解决了,也顺利在省教育厅备了案。他们先后联系了江文波、倪季端等同乡或同学来共同办学,成立了董事会,学校取名为私立武汉中学。学校的开办经费全在创办人中募集,其中,雷大同认捐120银元,其他创办人董必武、张国恩、刘鼎三等八人各认捐20银元,合计280银元。当时的董必武在经济上无法拿出20银元,最后只有把穿在身上的皮袄子当了出去,在期限内交出了认捐的20银元。经过一系列的筹划,到1920年4月10日,私立武汉中学校正式成立,公举郭肇明任董事长,刘觉民任校长。从中可见,在筹办私立武汉中学的过程中,主要凝聚了十来位创办人的劳动与心血。为了学校能顺利开办,董必武不惜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身上保暖的衣服换来了筹备的部分基金。这也表明了他在创办学校的决心之大。

(二)朴诚勇毅:私立武汉中学的经典校训

为了以革命的精神培养训练学生,董必武题了以下对联,上联:金石长不朽,下联:丹青本无双,横幅:朴诚勇毅,并把这四个字作为校训。按照董必武的解释:朴就是朴素,也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有恒心,有毅力,能够坚持④。武汉中学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结合新时代特点,在继承“朴诚勇毅”原有内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丰富补充了新的内涵,既注重“传统人格”,更注重“现代人格”:朴,即朴实、朴素、质朴、朴雅;诚,即诚实、诚恳、诚信、忠诚;勇,即勇敢、勇为,勇于实践、勇于竞争、勇于合作、勇于创新;毅,即刚毅、坚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在变化,朴诚勇毅的精神也得以传承。

(三)革命灌输:私立武汉中学的教学特色

明确办学的宗旨是为了革命,这所中学一开始就以崭新的面貌出现,采用革命的方法组织教学。学校的报考费和学费低,便于贫苦子弟入学,吸引了湖北的黄安、麻城,河南的新县,湖南的华容等县的工农子弟和进步青年前来求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国文教学向学生灌输革命的思想。为了克服学校经费上的困难,董必武带头不支薪,其他教职员也都是低薪或不支薪,教师们教学认真负责。董必武在教学上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在担任私立武汉中学第一届甲、乙两班国文课教授任务时,自编了一套白话文教材,教学内容由古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到现代的秋瑾为了民主与革命而慷慨就义,让学生对当前的时局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宣传了革命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爱国教育。

三、私立武汉中学的发展

(一)1920年到1928年的短暂发展

1920年3月,私立武汉中学开始授课,董必武还邀约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来校任教和讲学。董必武和陈潭秋等人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外,还经常和学生促膝谈心,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潮。恽代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后,董必武从利群书社及其他渠道引进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新青年》、《共产党》等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供师生阅读,还与陈潭秋指导学生办起《私立武汉中学周刊》,编写《政治问题》读本,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发表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董必武与陈潭秋等在私立武汉中学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宣传活动,使私立武汉中学成为革命的大熔炉。

1924年,湖北省议会反对私立武汉中学男女学生兼收,并为此专门召开会议,作出了倒行逆施的决议,提出要省教育厅切实查禁私立武汉中学,还以补助费相威胁。董必武领导私立武汉中学师生,坚决顶住种种压力,继续办学。直到1928年,因遭国民党的强令封闭,这所学校才被迫停办⑤。

(二)建国后的重建与发展

1965年,私立武汉中学得到重建,改名为武汉中学。1966年,董必武为学校题了“朴诚勇毅干革命”七个大字,以此鼓励学生。该校1978年被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1992年列入中国名校。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是市、区共管的十所重点高中之一。直到今天,董必武对武汉中学的影响依然很大。2016年3月,武汉中学隆重举办了“纪念武汉中学创办人董必武同志诞辰130周年笔会”活动,以翰墨寄情、诗词述怀的方式来表达对董必武的无限怀念和崇敬。

四、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的启示

董必武等人共同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主要运用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希望通过办学校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民主革命思想,培养革命所需要的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为基地,积极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工作。由此可见,私立武汉中学的校名虽带“私立”两字,实则是为了国家的救亡图存,为了国家公共事业。在当时国家备受外国欺凌、国内军阀乱战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的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私立武汉中学的创办,为我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优秀人才,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从创办私立武汉中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董必武有着深厚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他本人在日本留学时,也是选择了他认为对中国革命最有用处的法学专业。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所学校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人才,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中,各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认为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可见,教育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注解:

①胡三香,沛熹.董必武,第187页.

②胡传章,哈经雄.董必武传记,第38页.

③董必武.私立武汉中学简记.

④胡传章,哈经雄.董必武传记,第39页.

⑤胡传章,哈经雄.董必武传记,第43页.

参考文献:

[1]胡三香,沛熹主编.董必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2]胡传章,哈经雄主编.董必武传记[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3]李莉.董必武教育思想的两次历史性转变[J].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

[4]李贵希,刘花雨.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与实践:变革失败原因探溯[J].现代教育论坛,2009

[5]黄德双.略论董必武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湘潮,2007(9).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董必武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清廉为政
董必武学俄语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