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夜色中弹唱着城市民谣

2016-05-30 08:51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白羽民谣上海

在夜里,他们弹起吉他,吟唱这座城市。天亮后,他们中的一些人重新成为汽车工程师、室内设计师、飞机机械师、保险经纪人。

吟唱城市人的精神世界

7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上海目前最活跃的一群民谣音乐人聚集在淮海西路的On Stage 举行了作品合辑《河岸》的音乐发布会。

第一个上场的柏华唱起城市人的迷惘,“流动的人群,没有方向”。大悲乐队的主唱小魏唱着代际的差别:“嘿妈妈,这个世界在不停变化,我的生活不可能和你一模一样。”左明良唱着这个城市的变迁:“这一切都在变,这一切都会变。希望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心。”当他跳动着嘶吼着结尾那句“永远年轻的心”时,全场坐着的站着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白羽是这群人中的核心,也是《河岸》合辑的发起人,被称作当今上海民谣的代表人物。他是上海人,曾经在上海音乐学院学过爵士乐,因为受西方哲学影响很大,风格深邃内敛。他希望自己的音乐能表达城市人的精神世界,能激发思考。他不刻意同情弱势群体和批判富人权贵,他关心所有人,因为他觉得每个人都是平等的。2010年和2011年,他张罗了两届长三角民谣诗歌节,开始把长三角的民谣力量集合在一起。

北戈上台,开始唱他收入《河岸》合辑的歌《13路汽车开往中山公园》。他说,“这首歌献给像我一样穿梭在这个城市的所有的人”。歌词讲述了他2001年第一次来到上海的情景。他带着当时的女朋友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从桂林来到上海。从火车站出来,毫无准备地上了13路汽车。歌词写到,“车到了终点是中山公园,也能找到那便宜的房子。于是我再乘上13路汽车,想到那边的终点找份工作。”他真的找到了便宜的房子住下了,但押一付三花掉了他口袋里所有的钱。还好他很快在提篮桥找到一份室内设计的工作,于是每天坐13路,来往于两地,开始为生活打拼。直到3年后的今天,他仍然能背出13路公交途经的站名。他认为民谣最重要的价值是唤起人们的独立思考。作为来上海打拼的外来者,他关注那些和他有过共同经历的人。

北戈的南北乐队里有个叫大蒋的北方男孩儿,是妥瑞式症(抽动症)患者。大蒋即将拍摄一部关注妥瑞氏症的纪录片《天使的鬼脸》,北戈的《我希望》将成为纪录片的主题曲。这首歌让人想起约翰·列侬的《Imagine》,“我希望像个孩子般纯真地微笑与哭泣,我希望,阳光每天都能照到每个人心里。”

民谣创作人的演出地图

昆明路的现场酒吧大概是上海最早能听到民谣现场演出的地方之一。它2005年创办,曾经吸引过窦唯等摇滚歌手驻唱。2010年11月,现场酒吧搬迁到五角场国顺东路,一直经营到现在。《河岸》合辑那首《拜》的演唱者周勇常在那里驻唱。

2009年,四川北路有了696Livehouse,那里场地小,气氛很适合民谣。到了2012年,白羽和他的爱人佩佩在哈尔滨路开了“河岸艺术空间”,成为上海民谣音乐人的大本营,并影响了一批新的民谣歌手的出现。河岸对他们来说就像家一样,是可以在那里待上一整天,一起练歌聊天、互相切磋的地方。但两个音乐人希望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于是在去年关掉了河岸。这张《河岸》民谣合辑就是为了纪念曾经在河岸的民谣时光。如今的他们,辗转于上海为数不多的几个的 Live-house(小型演出场所,有专业的舞台和高质量的音响效果):育音堂、On Stage和Mao Livehouse。

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聚集在这些地方的民谣听众大多是大学生和白领。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这个群体的人数不少,一批固定的忠实听众也慢慢形成起来。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上海民谣音乐人的作品从内容和形式都变得越来越丰富了。他们开始做民谣乐队,开始尝试在风格中加入更多元的成分。李铭钰用迷幻的风格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希望在舞台上制造出一个迷幻的空间与观众的空间进行碰撞。柏华的《智美更登》灵感来源于藏戏里的佛经故事,他弹着冬不拉悠远绵延地哼唱。北戈在去年为自己的南北乐队找到上海音乐学院会四种民族乐器的学生韩蕊蔓。他说《诗经》里的“风雅颂”就可以说是当时的民谣,希望可以从传统里汲取灵感。他认为民谣是开放的,“民间能听到的音乐都可以认为是民谣”,最重要的是“来源于生活”。

从流浪歌手到网络音乐人

白羽聊到上海民谣的历史,绕不开曾经的代表人物“三刘”:刘海深、刘四加和刘健。河岸音乐人大都和“三刘”同台演出过。刘海深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上外的大学生,后来为音乐辍学,日日练琴。1999年创建海深琴馆,教了许多学生。刘四加在欧洲留过学,后来在同济大学当过德语老师。《上海七天》里,他嘴里蹦出一个个上海地名:五角场小饭店、黄兴公园、上海图书馆、无人的公共汽车站。而刘健有着更为复杂的经历,他在筷子厂打过工,做过货车司机。后来去当了兵,还考上了军校。再后来他放弃了军官生活,独自一人背着吉他和笔记本电脑,边走边唱。后来他留在上海,和一个在中国做记者的美国姑娘结了婚,2009年出过一本书,叫做

《流浪歌手的回忆》。

被采访的河岸音乐人大都谈到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谣和80年代的台湾民谣对自己的影响。当然,内地90年代以后一代代民谣音乐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从老狼和高晓松,到许巍和艾静,再到周云蓬、万晓利和李志。白羽认为,新一代民谣歌手是去年通过选秀节目火起来的一代。左立翻唱的《董小姐》带火了宋冬野,许明明翻唱的 《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带火了阿肆。最近程璧、陈粒等民谣音乐人也通过互联网火了起来,让本来小众的民谣开始被大众接受和喜欢。虽然白羽抨击现在流行的小清新民谣并不是真正的民谣,批评那些只歌唱爱情的民谣,认为“民谣应该是时代的良心”。但北戈却觉得,因为互联网,因为人们更为多元的音乐喜好,民谣迎来了它“最好的时代”。

的确,迷笛、草莓等音乐节近年来愈发火爆,作为主角的民谣歌手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在上海,也开始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创作和演唱民谣,并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音乐。

(摘自《解放·周一》2015年8月10日 吴桐/文)

猜你喜欢
白羽民谣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十唱共产党
快快长慢慢长
2017年第三季度白羽肉鸡市场行情回顾及后市展望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MH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 Generalized Burgers’Fluid Due to an Exponential Accelerating Plate with Effects of the Second Order Slip and Viscous Dissipation∗
英国民谣的叙事节奏初探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