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实施“双证书和多证书”制度的实践探索

2016-05-30 08:48苏瑞琴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证书做法职业教育

苏瑞琴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双证书”;“多证书”;制度;做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23—01

实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增加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双证书”制度是指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多证书”制度是指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两个或两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中职学生求职的敲门砖、就业的通行证。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越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就越大。因此,大力推广“双证书”、“多证书”制度,对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社会的需要使中职学校的“双证书”、“多证书”制度推广成为必然

l. 实行“双证书” 制度是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以学生就业、岗位转换和提高就业者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就业准备教育。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劳动者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也是作为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客观评价。

2. 实行“双证书” 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能力。“双证书” 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能力;有利于构筑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

3. 推行“多证书”制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多证书”制度的推广,能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就业。

二、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的有效做法

1. 坚持职业资格证書宣传,全面提高认识。我校高度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工作,每学期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家长会、招聘会、教师赴企业实践、学生赴企业见习、实习等各种机会,大力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相关政策;我校还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学校简报、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班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家长、老师、用人单位更深入、更及时地了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广大师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 坚持以市场需求引领培养目标。中职学校是人才培养者,企业是人才使用者。我校主动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实现学生就业。每年学校组织教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有效的市场调研,努力寻求人才能力培养和能力需求之间的平衡点,采取有效方式使其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点。我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不仅要明确对学生理论和技术修养的要求,还要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3. 坚持结合“双证书”制度,修改教学计划和大纲,改革课程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我校在执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与要求,修订教学计划与大纲,在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学历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接轨,不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坚持 “双证书”相关制度的推广,建立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我校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制订了“双证书”推广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度中对学生考证做出了明确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至少2个以上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能按期毕业。同时,我校把职业资格鉴定的“报考率”、“过关率”与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比、先进班级评选等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双证书做法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双证书”制度研究
试论“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