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现状与措施

2016-05-30 08:48张桢焕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张桢焕

【关键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25—01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重要性

1. 学校教育起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孩子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

2. 家庭教育起基础地位和配合作用。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确,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更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與学校教育配合的现状

1. 父母对教育功能有着错误认识。一是只养不教或养教失调。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对孩子提供优越物质生活责无旁贷。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忙自己的事;二是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过分溺爱、过高期望、过度激励、过多干涉。造成错误认识的原因主要包括: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学校对教育功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教育,其形式往往是群体指导,而且具有学校单向输出信息的特征。与之形成的反差是,家访、与家长个别谈话等个别指导形式日趋减少。

3. 家校和谐发展缺乏换位思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非常有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很多,但据调查发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渠道还是非常单一的,仅仅是“家长会”、“接送孩子时和教师交流”、“家访”、“校访”等,而这些活动也是以教师和学校为中心,以通报学生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则很少关注、很少沟通。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措施

1. 学校应当服务家庭。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学校还要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不仅要找到孩子发展的“最佳发展区”,而且还要找到家庭成长的“最佳发展区”,并走进家庭为家庭服务。

2. 家庭教育应注意养教结合,言传身教结合。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

3. 学校应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设置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等。每学期还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孩子,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还要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此外,还要建立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一是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二是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三是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向协调。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学校要从家庭中获取有关学生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学校按教育目的和具体培养目标,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

5.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在素质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才能增强指导的有效性。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素质差异大,而且还因为家庭教育差异大。

6.改善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方法。学校在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尊重家长的原则,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家长。二是指导家长的原则。应该承认,目前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是高了,整体家庭教育能力增强了,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个体的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