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脱毒苗与常规苗田间性状比较试验

2016-05-30 10:48王峰
山西果树 2016年2期
关键词:草莓

王峰

摘 要:比较了草莓章姬组培脱毒繁殖苗与常规匍匐茎繁殖苗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经济学性状,结果表明组培苗较常规苗株高、株幅有明显增大,复叶多一张功能叶;草莓品种经过组培脱毒后植株长势增强,平均单果与最大单果重较常规苗增大明显,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规苗增加了15.2%;果实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草莓;组培脱毒苗;常规繁殖苗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2-0010-02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码:A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味美、色艳、营养丰富,是水果中的皇后。草莓栽培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高效经济作物[1]。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多个草莓品种,这些品种最初表现都相当好,但种植几年后,植株变矮、果实变小、畸形果比例增加,出现花叶、黄边、斑驳等多种症状[2],从而造成了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变劣,严重减产,大大降低其经济价值和商品价值[3]。这可能是由于传统草莓种苗繁殖以葡甸茎繁殖法为主,种苗在繁育过程中重新感染和积累了病毒之故,利用生物技术培养无病毒苗木,是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4]。

本试验比较了草莓品种章姬经组培脱毒繁殖的第1代生产苗与常规匍匐茎繁殖的生产苗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学性状,以期为其在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晋中市榆次区马村的日光温室中进行。供试品种为章姬(日木品种) 组培脱毒繁殖苗和常规匍匐茎繁殖苗。9月中旬,在234 m2的温室内分别定植半棚组培脱毒繁殖的第1代生产苗(以下简称脱毒苗)与常规匍匐茎繁殖的生产苗(以下简称常规苗)。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将每个处理划成9个小区,在开花盛期每个小区按五点取样法每点取1株调查植株植物学性状。同时选取第一花序中第2个生长正常的草莓果实调查果实性状[5],分析果实品质并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数据用Excel,SAS8.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脱毒苗与常规苗比较,株幅长略高于常规苗,差异不显著,株幅宽极显著高于常规苗。茎粗、株高、叶片长、叶柄长均显著高于常规繁育苗;每株复叶数极显著高于常规苗。经过组培脱毒后草莓品种植株长势增强。

2.2 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表2),组培苗所结果实的果宽略高于常规苗,但差异不显著,果长则显著高于常规繁育苗;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及折合667 m2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繁育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繁育苗。说明脱除病毒后的草莓苗所结果实的感官评价及口感都要好于普通苗,产量也提高近6%,而且综合田间植株性状和果实性状,章姬组培脱毒苗果实整齐度高,果形一致,畸形果少,商品果率高。

3 小结与讨论

脱毒后的草莓苗株高、株幅有显著增长,复叶数增加,叶片增大,植株的光合能力增强,产量提高。所结果实果形端正美观,口感变好,甜度增加,风味更好,果实商品竞争力明显提高。

田间综合观察也发现,脱毒苗比常规苗植株长势好,缓苗期短,病害发生少,成活率高,花芽分化早,单个花序开花数多,结果早,产量高且果实均匀。因此,在草莓高产栽培上,要经常定期进行种苗更换。并做到培育壮苗,适当稀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剥除老枯病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注重疏花疏果,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叶正文.中外草莓产业发展趋势[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5,21(4):5-7.

[2]郭月玲,解振强.我国草莓组织培养生产研究现状及前景[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211-1215.

[3]何伯伟,毛碧增,童英富,等.草莓脱毒种苗的应用效果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5(2):94-96.

[4]张利英,李贺年,张 鑫,等.草莓组培苗和自繁苗田间性状比较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57-11958.

[5]赵密珍,王桂霞,钱亚明,等.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草莓
草莓结出“致富果”
最重草莓
草莓香喷喷
草莓
下一个是谁?
草莓红了
草莓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