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视阈下的心理教学研究

2016-05-30 10:28刘岚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材心理

刘岚

【关键词】 人才成长;心理;教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30—01

中职幼儿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就是幼儿心理学。心理学的教学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良好的心理学教学有助于为儿童从小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健康环境。而幼儿心理学的教学需要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联度,才能发挥教学的作用。

一、教学现状

1. 学生现状。目前幼儿心理学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和学生群体特点直接相关。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普遍来源于中考成绩偏低的群体。同时,正在幼儿园里工作的幼儿教师也有很多没有取得高等专业证书。而这些人本身大量存在厌学的心理,许多人都会出现懒于动脑思考的弊端,而且理解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2. 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存在问题。对于幼儿教育的教材,很多学校千篇一律,大多选用了内容方面相近,结构上也相同的教材。教材的内容理解起来也有很多困难,让学生会觉得枯燥。很多的内容也长久未更新,不能适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学完后很难把学到的东西融入到现实的应用里去。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面也有要改进的很多问题。单纯的老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很难融入教学的理解中,没有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学校在对于学生的考核中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其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不会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理解,只会为了考试而应付,就更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了。

二、教学策略

1. 在师资上解决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问题是直接有效的办法。而且幼儿心理学教师应该重视对于幼儿教育的研究。严格的幼儿教师准入机制的建立,是保证幼儿教师队伍与时俱进的关键。幼儿教师应该是具有专业背景的教育学专业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或者专门参加过培训的优秀教学人才。从而在师资建设上面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2.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学习。社会的发展脚步很快,无论对于理论的学习还是实践的探索都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教学才能和时代列车的轨道相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程度。在教学方法上面突出重点,避免学生在接受教育中感觉压力很大,内容冗杂却没有实际的具有价值的东西。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投身到研讨中,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潜力。在教学方法方面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做到课堂上生动,气氛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之上,为了活跃气氛,授课时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列举出生动的例子,这样既可以做到讓学生容易理解难以懂得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其将来能够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丰富课堂学习模式,就是要实现电子课堂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学习不仅仅限于教室里的学习,生活中留心处处皆学问。充分利用不同的资源丰富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和探索更能获得实用的东西。

4. 教师间加强交流和探讨。教师各有教学的特色方法,加强交流有利于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加强教师的沟通不仅仅限于校内的优秀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外校间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将会使每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受益。

5. 教学模式上的改变,增加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反馈模式。即在理论学习之后要有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考核方式,只有实践考核通过的,才视为学习合格,这样更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在实践中可行的办法也是改进理论的重要依据来源。比如学生在和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应该细心观察,记录下幼儿每个动作的含义,这就便于更好地分析幼儿的心理。同时这样又会加强学生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成长。

6. 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办法。对于优秀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且弘扬此种教学方法。对于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师要及时指出来并监督其改正,教师考核中,多次不及格的教师应该给予辞退。在考核中要有长效的办法。不因教师的一次失误而评判其教学的成绩,长久的考核教师才能看出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幼儿教师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当学生在幼儿阶段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及时的关注,帮助对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教材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心理感受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