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新探

2016-05-30 13:22丁文华
甘肃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探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丁文华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新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86—01

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古诗语句优美、韵体和谐,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小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增加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古诗这一窗口,向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一、重诵读,学吟唱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诵读,才能为古诗教学创设此种“诗与情以及情与境”的最高境界,才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诗歌读熟、读美,反复颂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摇头晃脑地去领略古诗的语言美。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如,在教学《一望二三里》时,教師就没必要大讲特讲,可让学生反复颂读,读出诗的韵味。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把诗歌唱出来,让他们品味那种艺术享受。

二、粗略讲,促想象

在学生进行诗意理解的环节上,教师务必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感悟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我国的古诗语言精练,蕴含深刻,具有“只可意会和不可言传”的特色。针对古诗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一字一句“剥烂泡碎”去肢解古诗,而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充分地激发,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诗情画意的景象。如,在教学《渔歌子》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有些描写风景的诗歌在学生熟读成诵后,可由一些学生有感情地颂读,在他们颂读时,可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细细倾听,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一课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想象“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三、知时代,重突破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历史文化背景,诗人创作时的境遇与心态的不同,所反映的诗歌的内涵也不一样。有些古诗由于学生年龄小,且距作者描写的诗的年代甚远,无法体会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境,所以学生对诗歌的内涵也就不能理解透彻。因此,讲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尤为重要。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给学生讲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后,学生就会对“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讲故事,诗配画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有些古诗虽然只有短小的几句,却包含着一个优美的故事。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想画面、编故事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创设一个故事情节,学生对古诗的内容自然就心领神会了,教学效果更会有意外的收获。还有一些写景诗,作者只用三言两语就给我们描绘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在引导学生领会诗意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制图画,对学生加深诗歌的理解很有帮助。

五、巧问答,激兴趣

一些诗歌在结构上会出现“自问自答”形式的诗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随着诗中描写的情境采用“问答式教学法”。如,在教学《咏柳》时,教师铺设悬念:“在清清的小河旁,有几棵垂柳倒映水中,枝条翠绿翠绿的,就像是绿色的丝带,是谁灵巧的小手裁剪出这么美的景色?”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回答“二月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可以继续延伸,“二月春风这把灵巧的剪刀还裁剪出了什么?”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诗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配乐朗读、放影像资料、欣赏图片等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至于采取哪种方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开发更丰富的古诗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新探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珍珠港事件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