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生成的策略

2016-05-30 00:08高红侠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高红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根据事实情况,因事利导,提供“再创造”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参与,使学生感受到“再创造”的需要并乐于“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生成 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即动态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

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

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二是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如,在教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上课一开始,笔者按照教学预设出示摩天轮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打算怎样解决?

生:我提的问题是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算式是:4+4+4+4+4=20.学生的答案跟笔者的预设一样,笔者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我看到了一個吊篮里有4人,那么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

笔者心里暗自高兴:他不经意间把简洁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

师: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笔者语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写的算式是4×5=20.我肯定了他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版式的小朋友都看着我,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

师:你们不明白,是吗?那就请这些同学来告诉你们。

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有的问:“这道题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4、5、20”分别表示什么?还有的问:“乘号怎么写,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乘法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二、有效生成必须不拘预设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使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下面是笔者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的一个片段:

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后,老师一一写下,按照预设进行讨论:

师:这些数有些乱,怎样把这些数整理整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学生们交流了多种分类方法,有的把它分成单数和双数;有的分成了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有的分成了小于50、大于50……

师: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在数学上这些数叫“整十数”,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整十数,说说它的组成。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

师:真不简单,不仅讲出了自己的看法,还讲出了理由。因为,100个一和一个百都可以看作是10个十,所以,100可以看成是整十数,但通常还是把它看成整百数比较好。

师:余下的数有哪些特点?

生:读起来都是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请每人选一个数把它的组成说给同桌听。

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过于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的,如果老师不放手,就不可能生成出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可见,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只有以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美丽!

三、有效生成讲究求异质疑

宋代的著名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其实在课堂上有时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能有效激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生成有效的数学问题,由质疑而求异,由质疑而生成,在生成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大象伯伯把动物们勤工俭学得来的钱分给大家。小猪、小兔、小猴每人都拿到一个信封,三只动物却有不同的反映:小猴拿着厚厚的信封可开心了,小猪看着薄薄的信封伤心地哭了。小朋友立刻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呀?大象伯伯应该是公平的。”这时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能劝劝小猪吗?”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质疑生成了要学的新知识1元:10角,把1元=10角的道理由学生对小猪的劝说教会了其他学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兵.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生态教学之我见[J].数学大世界(教师使用),2010,(0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