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

2016-05-30 05:55孟唐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林教头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文学作品有了细节描写,才能做到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使文章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反映生活的文章。有人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由此可见细节描写是何等重要。

《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离不开一百单八将,离不开细节描写。一提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个活托托的林冲形象便如在眼前,这其中,同样离不开细节描写。下面我们以林冲为例,试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

众所周知,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是被动的,他一直渴望安守着自己的小家,安守着自己的工作,和妻子过着幸福的生活。他珍惜自己的一切,即使在被陷害的情况下,也仍然不去反抗,仍然想着以后回去和妻子团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冲的性格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水浒传》里有一个片段能非常明显地表现出这个特点。林冲陪妻子到岳庙烧香,妻子被人调戏。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妻子,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调戏,这是奇耻大辱,不能忍受,所以他非常气愤地把调戏他妻子的这个人的肩胛扳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此处描写非常精彩,“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是高俅的儿子,是自己的上司,所以他不敢动手,忍气吞声,小说恰到好处地写林冲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

林冲逼上梁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样一个艰苦的转变过程。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地表现出了人物的转变过程。

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猛烈。

让他看管草料场,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准备借助草料场失火烧死他。草料场环境恶劣,屋外“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进屋以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可见草棚已坏,风可以刮进来,很冷,而林冲却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面对如此恶劣的境况,林冲依然选择隐忍,并打算安于现状,好好过日子。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令人可悲可叹。

走以前,“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此处写地非常精细。把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两次锁门,这反映出林冲谨慎的性格特征。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山神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保佑他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林冲都走到这步田地,他却还是这种心思。喝完酒以后,他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回到草料场。结果“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他把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邊,“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他这才放心。然后“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读《水浒传》在此处批到:“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意思是今天晚上过不下去,暂时到山神庙躲一晚,天明还回来。被逼上绝路,林冲还在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直到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终于奋起反抗了。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他要痛痛快快地报仇。他一扫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鬼蜮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性格令人信服地发生了改变,从懦弱到坚强。坚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

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作用,它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无法深刻体会林冲性格的转变,就无法看到精彩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不能细致的表现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就不能表现出林冲这个典型性格深刻社会意义所在,就没有今天我们眼中可爱而又令人可悲可叹的林冲,所以细节描写给了读者一个耐以咀嚼的林冲,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林冲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细节描写对林冲性格的刻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慧红.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经典价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1).

[2]曾雪莲,刘红雨.论林冲性格矛盾性及其悲剧命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5).

[3]肖红兵.论林冲的“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熊明.林冲:士人人格范型的寄寓[J].菏泽学院学报.2008,(03).

(孟唐琳  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67001)

猜你喜欢
林教头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大火逼出一条好汉
山神庙之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处细节探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战术运用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暴力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