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冷漠旁观者

2016-05-30 08:09王益朋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隐士旁观者冷漠

王益朋

洞悉社会万象,明辨是非真假,心怀慈悲之心,这无疑是我们所追求的。然而,坐观道德沦丧却只是谴责他人、不有所行动的智者,纵然有着高深莫测、忧国忧民的外表,也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不能做冷漠的旁观者。

旁观者的冷漠实际是无能的体现。他们明白扶危济困、诚实守信、坚持正义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之所以说而不做,是因为黑暗或邪恶势力过于强盛,现实条件于己不利,心有余而力不足。过去,列强侵略中国时,有不少外国人反对这种可耻的行径,然而也只是说说罢了,白求恩却在危难时刻,顶住各种压力,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帮助抗战。比起那些有良知却无胆量的人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嘴上念着仁义道德容易,实际践行却是需要付出代价和努力的。一味指责他人的人,实际是暴露了他的怯懦和无能。

旁观者的冷漠难以使自身智慧产生任何作用。“人不能靠思想搬动路上的石头”。人们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要一个什么都知道,却又什么都不做的上帝有何用处呢?把良知、智慧封在脑子里,却不付诸实践,其价值又体现在何处?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学时,遇到不少隐世高人,隐士们嘲讽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炫耀自己的远见卓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些隐士享受了高等教育,拥有了常人没有的文化知识,但他们却“明哲保身”,不愿趟浑水,就算是思想深刻,对社会的贡献又有多大呢?他们的智慧没有转变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却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旁观者的冷漠最终会害人害己。有些人认为社会的不公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在街头行乞,永远不会被人诬陷。但这个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与世隔绝,不受影响。正如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所说,面对八十年代政治腐败、治安混乱、环境污染的台北,今天你冷眼旁观,明天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成为牺牲者、受害人。如果我们眼看着社会风气坏下去,如果我们不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当这个世界陷入一片深渊之时,生活其中的人们,那些自以为可以平安无事的人们,会过得好吗?

即使你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即使你害怕会被人嘲笑。但是,当一个看似幼稚、白费力气的行动者,总好过一个纸上谈兵的旁观者。

【借而鉴之】

本文从旁观的中年男子身上落笔,得出“不做冷漠旁观者”的立意,非常契合题意。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材料新颖,是本文的三大特色。把自己的观点态度嵌入题目,用分论点并列的结构方式,把重要句子置于段首,这些都是方便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文意的好方法。作为应试作文,本文写得很规范。

猜你喜欢
隐士旁观者冷漠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突然之间
东霞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寻访竹林隐士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隐士的文艺范儿
旁观者,未必清
关注校园暴力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