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漆器之喜德县与昭觉县漆器图纹的比较

2016-05-30 15:34高阳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昭觉县图纹

高阳

【摘要】:彝族漆器是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凉山彝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创造出的一种古朴典雅、敦实厚重、造型独特的餐具、酒具、法具(毕摩专用)等实用器具的总称。其造型、色彩及图案纹饰都是彝族工匠长期制作实践的结晶,蕴含着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他们的生命观和宇宙观。喜德和昭觉作为凉山彝族漆器产地的“双壁”,昭觉漆器粗犷大方,喜德漆器细腻精致,本文拟通过对两地漆器图纹的比较,对造成两地漆器图纹不同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和思考,为民族同一艺术现象中风格的多样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喜德县;昭觉县;彝族漆器;图纹;文化探析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1]2006年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作为民间艺术的主要事项之一,蕴含着彝族人民的迁徙历史、民族信仰、道德准则、和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在凉山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漆器占有很特殊的地位。

喜德县富有“漆器之乡”之称,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东经102°42′北纬28°32′,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北与越西交界,东及东南部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南距州府西昌市78公里,北距成都市483公里。[2]喜德县地处大凉山与小相岭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多山,以中山为主,占总面积的75%,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最高海拔4500.4米,最低海拔1580米,县城座落在海拔1843米的扇形洪积坡上,故有“扇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000毫米,森林资源丰富。

昭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偏东,地理坐标北纬27°45′~28°21′,东经102°22′~103°19′之间。东邻美姑、雷波县,南连金阳、布拖、普格县,西接西昌市、喜德县,北靠越西县。西距州府西昌100公里。昭觉,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昭觉县境内地形西高东低,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山间盆地、阶地、河漫滩地、洪积扇等地形。以山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5%左右,最高海拔3873米,最低海拔520米,相对高差3358米,立体地貌导致产生了立体气候,高低点年均气温相差18℃左右。季风高原立体气候,冬季干寒而漫长,夏季暖和和湿润。按四川气候分,属川西高原雅砻江温带气候区。

漆器工艺在中国历史悠久。1978年,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漆器木碗,经专业人员确定木碗上的涂料为生漆所以推测漆器工艺距今至少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彝族漆器歷史同样悠久,根据四川美术学院何豪亮先生在《中国漆器使用于何时》一文中提到彝族漆器的造型、图纹、色彩、简陋的生产工艺手段都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相似,彝族漆器多为木胎,他推测木胎漆器很可能早于陶器的发展历史。[3]何豪亮先生认为,凉山彝族漆器是漆艺的源头,以称得上是中国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活化石。凉山彝族的漆器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早已名誉世界。

彝族漆器产生的社会原因可总结为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彝族人至今没有使用陶器的习惯,这和彝族先民“随畜迁徙,无常处,无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的游牧生活相适应,因为陶器容易破碎且笨重,不适应这种流动的“不喜耕稼,多畜牧”的生活习惯,因此,以木、角、皮、竹为胎质的器具就应运而生了。古老的彝族人民为了更好的保护器具,让器物坚固耐用,便采用了土漆来进行保护,使它具有抗热、抗腐蚀、抗酸、抗风吹日晒的特性。这就是促成漆器产生的重要的社会原因。

喜德和昭觉作为凉山彝族漆器产地的“双壁”,昭觉漆器之粗犷大方,喜德漆器细腻精致。我们研究漆器本身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也就是彝族漆器的三大基本元素,即造型特点、色彩运用以及图纹艺术。本次作者则拟把焦点放在图纹艺术上,虽然造型、色彩、图纹构成了彝族漆器整体艺术特性,但是图纹以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依据来判别凉山彝族漆器中喜德漆器和昭觉漆器的不同之处。[4]彝族漆器的图纹纹样已知的有纤纤秀丽的、粗放艳丽的、绵绵连环的、零星秀美的等各种纹样,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细致观察了山河日月、花鸟蛇虫、植物形态以及家兽野畜的各种变化,同时以生产、生活为素材进行了直接摹拟,再加以提炼、概括和升华,并用点、线、面等多种写意手法,进一步规范化、抽象化、完善化和艺术化,使之形成了凉山彝族一整套漆器图谱。归纳为四大类:自然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生产工具纹样和其他生活纹样等。喜德漆器十分讲究整体图案和色彩效果,其图纹特点是精细疏密兼顾,主次位置得当,繁简相宜,线条流畅密而不乱,复杂但却严谨(如图一、二、)。昭觉漆器图纹特点则是简单明了,疏于线条而多用带纹,多二方连线,不拘小节(如图三、图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接下来我们分别对喜德、昭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造成二者漆器风格差异的因素。在地理环境上二者气候都属于季风气候兼高原立体气候,而且二者地理位置毗邻,都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连绵不断的森林中活跃着宝贵的漆树,因此二者漆器的发展有着相似的自然原因。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喜德县依洛乡阿普如哈是彝族漆器发源地,居住在这里的吉伍家族是彝族漆器的传承世家,漆艺在这个家族传承了十多代,迄今为止这里仍是彝族漆器最集中、工艺最精湛、保留最完整的一个地方。而昭觉县漆器制作虽然也是起源于民间作坊,当然也有自己的传承人,只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套体系,因而保有了最为原始朴素的心理诉求,简单却不失美感。

由此可见,社会文化的不同是导致喜德、昭觉漆艺差异的客观必然因素。这也是凉山彝族漆器这个同一艺术现象却风格多样的原因所在。凉山漆艺作为特定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中产生并传承着的工艺文化,在历史上对凉山彝族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发挥着重要影响。

注释:

[1]中国彝族网.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a1sQrQ5CetyLeAJ1SYReMiO2gG2YcRTs0RV5cX6ChPUvJmsi4-ffoycbWrmmwCUphNCo7OVRew-tPa8gM1QQq凉山彝族自治州共有17个县市,其中州府设在西昌。

[2]喜德县基本概况.凉山新闻网.2009-2-19。

[3]何豪亮:《中国漆始用于何时》,中国生漆,2000年2月第1期。

[4]马山:《彝族漆器——凉山彝族历史文化的傳承物》,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9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张建世.凉山彝族传统漆器手工艺的文化再生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2]张建世.四川省凉山彝族传统漆艺文化述论[J].民族研究,1998(3).

[3]郝瑞.漆器世家的传人——凉山米市田野行迹[J].民族艺术,2003(3).

[4]范例.彝族漆器的造型、色彩及图纹意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陈丹.历史记忆、隔离机制与文化自觉——凉山彝族漆器工艺传承的多重语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猜你喜欢
昭觉县图纹
黄河图纹石的鉴赏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古币”会挖沙
昭觉县
昭觉县核桃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
昭觉县精准扶贫实施状况研究*
“名特”派出所专场秀(十五)解放派出所
知行录(七) 图纹石置景
凌絮裙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