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位管理装置

2016-05-30 10:48钟熠婕俞宝福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智能

钟熠婕 俞宝福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001

摘 要:该文讲述了一种智能车位管理装置,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自动化技术来管理车位,具有自动识别车辆的车牌,并进行信息校对,控制车辆进出停车位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该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主板、固定螺栓、保护挡板、处理器、摄像头和驱动电机。该装置通过收集最常见的车辆数据,建立数据库,设置车位的大小,设计硬件和软件方案3个步骤,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记录相关车辆的车牌与车库,自动识别车辆的车牌并校对,防止车辆间互相占用车库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智能 车位管理 红外探测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001-02

1 背景及发展现状

智能车位管理装置是一种现代化停车场车辆设备自动化管理装置。是将停车场完全置于计算机统一管理下的高科技机电一体化产品。最新技术以两卡兼容的停车场为载体,通过智能设备使感应卡记录车辆及持卡人进出的相关信息,同时对其信息加以运算、传送并通过字符显示、语音播报等人机界面转化成人工能够辨别和判断的信号,从而实现计时收费、车辆管理等目地。国内的智能停车市场发展了20多年,2000年以前属于起步阶段,大家学习国外的技术,攻克技术难题,当时城市中车辆和停车场也不多,市场容量有限,当时停车并不难,而车辆属于贵重物品,所以,系统的主要管理目标是车辆的防盗和安全问题,智能停车系统属于安防行业的门禁一卡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个行业划分习惯一直保持至今。而2000年后,尤其是2005年以后,车辆快速增长,并大幅降价,车辆已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而停车的主要矛盾是车多位少无处停车的问题,而随着停车场越建越大,车位引导、反向寻车、快速出入、城市停车诱导等系统发展了起来,智能停车系统更多地被看作是城市静态智能交通领域的一部分,这就回归了停车属于交通领域的本质。整个智能停车市场的发展也正是在2005年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

由于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小区内的私人停车位经常出现乱停车的现象。因为车位供不应求,经常出现业主私家车位被外来车辆占用,不仅给业主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侵犯了业主财产权。

该智能车位管理装置主要由主板、固定螺栓、保护挡板、处理器、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驱动电机等几个独立部件组成,具有自动识别车辆的车牌,并进行信息校对,控制车辆进出停车位的功能,有效防止乱占车位现象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2 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智能车位管理装置的结构包括主板、固定螺栓、保护挡板、处理器、摄像头和驱动电机。该装置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自动识别车辆的车牌,并进行信息校对,控制车辆进出停车位的功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通过红外线检测并对信息进行校对处理,自动控制车辆进出停车位。

智能车位管理装置运行过程中,当车辆驶入车位时,摄像头能自动捕捉车牌,处理器识别车牌信息并与保存的数据进行核对,数据一致,处理器将控制驱动电机驱动保护挡板下降。当车辆入库时,红外线探测器监测车辆是否在车位上,如车辆驶离车位,保护挡板可自动升起,防止外来车辆停入。

3 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车位管理装置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模块、红外检测模块、摄像头模块、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具有自动识别车辆的车牌,并进行信息校对,控制车辆进出停车位的功能,有效防止乱占车位现象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以下将对各模块进行介绍。

处理器模块:处理器为该装置的核心单元,设置在主板长边一侧,其内部为微型计算机,可以处理车辆的信息并与之校对。

红外检测模块:红外线探测器可探测车辆是否驶离车位。红外探测器利用热电元件检测物体的存在或移动,并把热电元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对电压信号进行波形分析。于是,只有当通过波形分析检测到由物体产生的波形时,才输出检测信号。

摄像头模块:该装置的前端摄像头可以拍摄下车牌并传递到处理器模块的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进行校对和识别。

驱动模块:主要由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的执行部件构成,接收来自处理器的信息,控制车辆的出入。

电源模块:为家庭常用的220 V交流电源。

4 结语

该文讲述的一种智能车位管理装置利用红外检测技术来检测车辆是否离开车位,利用摄像技术配合计算机来校对车辆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来控制驱动电机及其相关执行部件完成动作,控制车辆正确地进出停车位,有效防止乱占车位现象的发生。该装置需要一个精密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考虑到现有技术及经济效益等相关问题,该装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因此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高效的智能车位管理装置,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智伟.STM32f32位ARM微控制器应用设计与实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2] 丁镇生.传感器及其遥控遥测技术应用[M].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李序葆,赵永健.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M].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 谭秋林.红外光学气体传感器及监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智能
智能与自主
让纸变得智能
一种智能微耕机的研发
智能制造 反思与期望
点娜智能巡点检仪防爆版
“智能可穿戴”对接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