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降进近程序减噪原理研究

2016-05-30 05:47刘鑫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刘鑫

摘 要:环境噪声问题一直是关乎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为研究连续下降进近程序的减噪效果,针对算例,利用INM软件分析常规进近程序与连续下降进近程序的噪声值,并分析了两种程序进近过程中推力、高度和空速剖面图,揭示了连续下降进近程序的减噪原理,结果表明连续下降进近程序具有良好的减噪效果。

关键词:连续下降;减噪;噪声等值线;进近程序

随着国内机场航班量的增大,噪声问题也愈来愈明显,1988年,我国制定了关于机场噪声标准的文件,即《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成为我国机场噪声的重要标准,此后研究者对噪问题继续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果[ 1-3 ]。在60年代,国外不少国家都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机场噪声评价指标,用来控制本国机场噪声的影响,并将噪声评价的方法纳入法规,要求强制实施。

本文主要研究连续下降进近程序(CDA)的减噪效果,国内方面,从2008年起,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对CDA/CDA做了初步研究。并于2013年公布了我国CDFA程序的草案,成为我国对CDA程序研究的重要参考。

国外方面,从2002年开始,欧美等国家开始对CDA进行理论研究,随后开始进行试验研究,如2004年美国在洛杉矶机场和路易斯维尔国际机场进行全面的CDA程序试验,获得了珍贵的试验数据,为CDA程序减噪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1 常规程序与CDA程序剖面分析

常规进近程序中,航空器从六七千英尺的高度开始下降到中间进近航段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飞机发动机一直保持在空转状态,推力值很小。飞机进入中间进近航段,调整发动机的推力值以保证飞机平稳的平飞。

同时,飞机开始减速,准备切入最后进近航段进行着陆,一般来说,为了保证飞机稳定的平飞,飞机开始增大襟翼以保证因速度降低而损失的足够的升力。对精密进近程序,航空器切入下滑道后进入最后进近航段,发动机保持慢车状态,同时保持减速状态,当高度下降至场压高2000ft时,飞行员开始放下起落架,同时调整发动机推力及机身外形,准备着陆。

连续下降进近程序(CDA)中,航空器从场压高6000ft开始直接切入最后进近阶段的下滑道,以恒定的下降率直接进近至跑道入口上方,或者从中间进近定位点平飞然后直接切入最后进近航段,以恒定的下降率进近。连续下降进近方式可以降低进近过程中对发动机推力的要求,且能使航空器保持较高的高度飞行,从而降低对地面区域噪声的影响。如图1,图2,图3为常规进近与CDA进近程序的高度,推力,空速剖面对比图。

从图1,2和3可以看出,对于常规进近程序,飞机从场压高6000ft时开始进入中间进近过程,下降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空速处于较大的状态,但持续减小。进入平飞段之后,为保持飞机的平飞状态,发动机推力逐渐增大,空速以较大的减小率降低。之后切入最后进近航段,保持恒定的下降率高度持续下降,推力保持慢车状态,空速持续下降,在飞机即将到达跑道入口时启动反推状态,推力骤然增大,空速突然减小,以保证飞机安全稳定的着陆。

对于CDA进近程序,使用连续下降进近程序,飞机的高度以恒定的下降率持续下降,且因为飞机无需提高推力来保持中间进近的平飞段,使得在连续进近中,航空器的推力一直处于较小的水平,小于常规进近中的推力值。下降至跑道入口上方时,飞机启动反推装置,推力骤然增大。在整个进近的过程中,由于飞机连续下降,没有平飞段,则在进入最后进近航段之前,飞机一直以高于常规进近的高度飞行,使得噪声源离居民区的距离增大,则其产生的噪声影响也会减小。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从理论角度分析,使用连续下降进近程序,能有效的降低噪声的影响。

3 噪声仿真分析

利用INM软件常规进近程序与连续下降进近程序进行噪声计算,机型采用A320-211,进场航班架次:白昼(07:00-19:00)100架、晚间(19:00-22:00)30架、夜间70架。评价指标采用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仿真结果如下:

1)噪声等值线的形状比较

由图4可以看出,相比常规进近程序的噪声等 值线面积,使用连续下降程序后,噪声面积明 高同时推力较小,从而使得其噪声的影响范围变小。

2)噪声影响面积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相比常规进近程序,实施连续下降进近程序后,>70dB的噪声面积减小23.76%,>75dB的噪声面积减小23.16%,>80dB的噪聲面积减小10.67%,>85dB的噪声面积减小0.44%,可以看出,离跑道越远的位置减噪效果越好,因为,连续下降进近程序是从6000ft高直接进近,没有平飞段,即在中间进近航段时高度高于常规进进近高度,而此时飞机离跑道较远。而在最后进近航段噪声减少主要原因是飞机发动机推力较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使用连续下降进近程序可以有效的减少机场区域的噪声值,但是需充分论证进近程序的可行性,以保证飞机能够安全的进近。

4 结论

通过分析常规进近与连续下降进近程序在下降过程中的推力、高度、空速剖面图,揭示了连续下降进近程序的减噪原理,并针对算例利用INM软件进行噪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下降进近程序具有良好的减噪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维.机场航空噪声暴露——反应关系分析[J].应用声学,2007,26(1):35-40.

[2] 沈颖,陈荣生.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参数及标准初探[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9,19(2):22,33-35.

[3] 孙鹏,民用飞机连续下降技术初探[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