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JAVA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

2016-05-30 16:56孙秀玲孙海峰李娟田丽华由扬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

孙秀玲 孙海峰 李娟 田丽华 由扬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55

摘 要:JAVA语言因为它的跨平台、安全性、简单性、多线程和网络支持的特性,已成为当今首选的应用程序开发语言。该文从教学方法及手段、理论联系实践和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VA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以期能帮助高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JAVA人才。

关键词:JAVA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55-02

目前国内JAVA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JAVA语言因为它的跨平台、安全性、简单性、多线程和网络支持的特性,已成为21世纪首选的应用程序开发语言。结合JAVA课程教学经验,针对JAVA基础课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实践与理论并重、基础与提高同行、小案例与大项目结合为出发点,做到校企并接以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和工程应用能力,更好地在毕业之后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需求。

1 对JAVA教学改革与实践改革的研究

首先,从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通过以JAVA这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基础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校企并轨,进而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广大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出一套合理的JAVA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对JAVA教学改革与实践改革的研究。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JAVA人才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向各个企业输送JAVA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并最终实现校企合作这一行之有效教改。

(1)讨论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几个专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发言和讨论。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许多课外知识,同时也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且也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另外,小班教学也是效果极好的,应用科学大学的课都是小班进行的,大多数计算机课程更应该小班授课,并且摒弃原有的大教室,而是在机房授课,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指导。更多讨论与交流,同时能更好去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2)因材施教法:由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决定了JAVA课程必须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鼓励他们自学,并给予方向性指导,让他们超前学习。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如果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教师才能掌握,而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对于多数学生,则把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让他们学好基本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教学过程中,笔者还不时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讲解内容,加强师生的互动效果,以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

(3)大赛调动法:一定利用大赛去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让学生深深地从大赛中体会到学习JAVA程序设计的乐趣,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刺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这一方法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颇具成效,另外,通过带学生参加大赛,也会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实践出真知。

(4)实践教学法:在校学生必须实习,必须有实习学期(坚持),必须在企业里写毕业论文,有必要需要企业界担任教师,模拟、商业游戏、案例分析,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网络,校外考察与参观企业。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是掌握设计程序的思路,学会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实现所需处理的任务。因此,教学重点要放在解题的思路上,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一个算法,构造一个程序。笔者一开始,让学生编写简单的程序,然后逐步深入。在实验题目设置上,根据课时安排以及要掌握基本知识,设置必做与选做题,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该课程结束后,安排一次综合的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5)综合考核法:衡量这门课学习的好坏,不是看学生“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干”。考核的方法不能主要用是非题和选择题,而应当把重点放在编制程序和调试程序上。所以笔者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采用综合考核法,将平时的实践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进行综合,得出该课程综合考评分。这种教学法,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增加高校学生的生产实践

学校应该主动根据自己需要和理论教学大纲,培养方案联系实训单位知名企业,开设实习基地,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改革模式真正的放于单位及其企业中实习,以增加高校学生对生产实践的了解,与企业共建设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应该设在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在企业,做到校企共享实验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发展,随之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学生课堂调研等方法,结合现阶段JAVA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学生就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乃至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恶性循环的影响。围绕JAVA培养适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去寻求企业的合作伙伴。参照国外的JAVA在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分析其中优势,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知名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引申为高校应当尽量配备一些水平较高、专业知识较丰富的骨干教师,随着近年来,校企结合教学的实践证明,适当请企业的工程师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指导。根据收集资料,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解决高校培养JAVA人才与经济建设相呼应的有效体质。构建校企结合的课程体系。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进行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本科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1 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构架

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Input-Orientation)的教学理念变成以知识输出为导向(Output-Orientation)的教学理念:(1)树立良好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出大学3年学习、生活计划。(2)了解IT行业发展现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3)加强自我认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沟通、表达、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基础课要适用,课时适当下调;专业基础课要管用,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降低重复性;专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如:专业导论课 高等数学)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不只是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要从课程体系构架上系统考虑。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内涵建设的关键,也是目前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基于不同职位的能力标准,在不同能力层级上开发构建针对性的培养课程,均衡考虑专业、过程和行为三个能力维度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企业岗位能力模型,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工程实践课,打造“宽基础”“强核心”“重应用”的专业课程体系。

2.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评价机制改革

以学习内驱力调动,减少学习负荷,提升职业的能力;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过程能力、行为能力,形成高绩效的三位一体岗位能力模型。通过教学法给你发的改革推动翻转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工作修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4 深化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改革

要确实理解,不走形式,顶岗实习,实行3+1模式,培养模式采用“3+1”的全周期共同培养模式。全周期共同培养是指每个学期企业都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3+1”是指分两个环境执行教学计划,前6个学期在学校执行教学计划,第7学期在企业进行企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多层面、多方位的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双师型课程、实习、毕业论文……都要落到实处,做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

2.5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标准、信息、反馈、改进。持续改进与质量文化建设。

3 结语

试图在分析以培养适应当今企业发展需要的JAVA应用型人才为基础,结合校企合作为目标,对高校JAVA教学体制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以期能帮助高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JAVA人才。解决高校JAVA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武林,曹雨平,张新科.“三位一体”共建校企合作利益平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53-54.

[2] 邢丹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数据结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5(3).

[3] 吴丽英,李书满,张录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J].大理学院学报,2013(6):213.

[4] 薛明智.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6):51.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