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驱动下的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课程群建设研究

2016-05-30 18:09邵兰洁母俐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8期

邵兰洁 母俐丽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67

摘 要:在当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探讨适应时代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课课程群建设问题,将软件工程专业课按专业技术知识结构体系划分为7个子课程群,在做好专业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抓好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指导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群建设 课程设计模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67-04

Research on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Driven by Todays Computer Technology

Shao Lanjie Mu Lil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ngfang Hebei, 06520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the skills of college software engineering graduat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that how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meets the needs of era. We divid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seven curriculum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chnical knowledg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integral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we absorb the advanced education concept at home and abroad, carry out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give the course design templat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centeredness.

Key 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Course design template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课程群建设作为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各高校纷纷对其展开研究和实践。该校作为河北省第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积极抓好各专业课程群建设工作。在当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对该专业课程群进行适应时代需求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工程型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值得探究。

2 课程群的内涵

关于课程群的内涵,共有6种不同的解释。该文所谓的课程群是指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该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1]。

3 课程群建设指导思想

在该校二级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社会导师的协助下,该校软件工程专业课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针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先进的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从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角度出发,搭建起该专业适应时代需求的合理专业课课程群体系架构,打破单一课程内容的归属性,拟定关联课程知识点的划分与衔接方案,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建设配套教材,搭建课程群教学资源公共平台。

在课程群建设中,遵循以下3个原则。

(1)核心课程地位突出原则。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知识点的分解与融合、教学内容的衔接、师资力量的分配、课时量的均衡等方面要充分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都要围绕核心课程展开。

(2)课程相关性原则。课程群建设弱化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要打破课程间壁垒,围绕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体现发展原则。课程群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及时做出灵活调整,及时增减课程群课程,使课程群的设计更切合社会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课程群建设规划

4.1 课程群体系结构建设

课程群体系结构建设要保持与时代同步、与市场需求同步。未来5~10年,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是倍受关注的IT技术,云人才、大数据人才自然炙手可热。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中必须适时加入有关这些技术的课程,如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应用开发等。

4.2 课程群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从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建设抓起,常抓不懈。每学期都要进行课程群中该学期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建设,打破课程间壁垒,做好关联课程交叉知识点的划分、衔接方案,围绕课程技能培养目标做好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改革,整合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更新整理教学文档。

4.3 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设统一的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所有课程资源上网,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解决因课时不足带来的教学问题。打造精品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尝试慕课、微课课程教学和创客教育。

4.4 教材建设

高水平的课程群建设应该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材相配合。本着“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教材建设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学成果,应以自编教材的形式呈现。

4.5 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尽快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优秀IT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获取工程技术经验,构建“双师型”保障系统。

(2)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在岗进修,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3)完善教师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利用多种形式督促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4)引进企业学历和职称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才来我院兼课或做讲座。

(5)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分别围绕专业发展方向组织学术团队,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为中坚力量的师资队伍。

4.6 学生实践平台建设

在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下,加强学生实践平台建设。建设校内学生综合实训实验室。抓好校企合作企业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其制度管理,抓好学生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项目开发流程、所用技术,用人需求,更好地与企业无缝对接,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从项目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场能力。

4.7 创新实验中心建设

每年9月份从软件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创新团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以及省级、国家级计算机和相关专业比赛。以“研”促学,以“赛”促学,在科研和比赛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在纳新的同时,对不努力上进的成员进行淘汰。

4.8 建立教师负责下的学生工作室

在当今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尝试建立教师负责下的学生兴趣工作室。每年9月份从软件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中选拔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建立兴趣工作室,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5 课程群建设实施情况

5.1 课程群体系结构建设情况

针对该校2016级软件工程(Java方向)专业课课程群,依据该专业技术知识结构体系,我们细分出7大课程群:专业数学基础课程群、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群、软件课程群、硬件课程群、网络课程群、数据库课程群、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群。

专业数学基础课程群: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

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群:必修课有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选修课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C#程序设计。

软件课程群: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UI设计技术。

硬件课程群: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

网络课程群:计算机网络、Linux系统及应用、网络服务器搭建与管理。

数据库课程群:必修课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型数据库技术、JSP程序设计;选修课有ASP.NET程序设计、PHP程序设计。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群[2]:该课程群中的课程设置主要依据新形势下所产生的最新的开发平台及最先进的专业技术及应用,考虑开设的课程有JavaEE程序架构与程序设计、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5.2 课程建设情况

5.2.1 课程建设

首先,做好课程群内关联课程的知识点的划分与衔接。如对于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群中关联性较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3门课,我们安排的开课顺序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把数据结构课程中的线性表部分前移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这样在把C语言中指针、结构体、函数、数组、链表5部分授课内容提升一个高度的同时,也减轻了数据结构课程的授课负担,而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授课中,再次对数据结构中的常用数据结构编写其C++类代码,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了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从而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生打下了良好的数据结构基础。

其次,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情况,做好课程群中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工作。如在当今手机APP应用广泛的情况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增加移动数据库的内容,在软件工程课程中丰富敏捷开发模式的授课内容。

5.2.2 课程教学改革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计算机技术更新如此之快,只有让学生拥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始终保持学习,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新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新知识,而这才是读大学的最终意义。基于此,在该专业课群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3]。在课程教学中,围绕课程教学的4个主要部分组成: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学评估,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表1给出了一个具有通用性的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在此模板区域的顶行我们给出了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对应列信息填写的样本文字。

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做了相应调整,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大考核体系组成。形成性考核意在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课题表现、作业、课堂小测、期中考试、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图1给出的该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改前后的14软件和15软件成绩统计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改革效果。

6 结语

实践证明,按课程群对软件工程专业课进行建设,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是有益的、实用的。当然在做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同时,更应该抓好课程教学改革,注意吸收探索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佳红,曹晓兰,程妍.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群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74-76.

[2] 李向军.西安文理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与课程群建设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14-117.

[3] 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