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发展路径

2016-05-30 03:54纪晓丽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民办高校

纪晓丽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有合理的结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民办高等教育需要探索一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化教育转型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发展路径

职业化教育是民办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的要求,国家做出重大部署,引导和鼓励一批本科高等院校向职业化教育转型,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对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的认识

(一)推动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就是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转型发展要求高校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顺利转型。

(二)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是服务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的需要。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创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目前,对于民办高等教育职业化教育转型,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协会组织已形成广泛共识。

(三)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需要。职业化教育转型对于民办高等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国家推动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的契机下,民办高校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民办高等教育职业化现状

(一)学科专业设置趋同无特色,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基于招生数量和教育成本的考虑,大部分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突出自身办学的特色。另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民办高校在前期教学投入方面甚为不足,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这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严重失调,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队伍老中青比例失调,教师引进只重学历不重能力,教师动手能力差。民办高校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严重失衡,高职称教师大多是外聘教师。这说明民办高校在自有教师培养方面缺口很大。另外,民办高校招聘教师考虑的是学历和学位,而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招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较为突出,课程体系改革力度不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味采用传统讲授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启发式的教学,缺乏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缺乏创新精神。

(四)缺乏专业化实践平台,教学与社会实践对接少。袁贵仁曾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中写到,应充分推动行业、企业、学校集团化办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学校搭建一个专业化的实践平台。但目前的民办高等教育即使是企业办学,企业没有起到一个实践平台的作用,而学校对于专业化实践平台的认识力度不够,导致教学与社会实践基本无接触,无交集。

三、民办高校职业化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明确职业教育转型方向。专业设置是关系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应从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出发,果断地调整专业建设方向,敢于放弃趋同和空范的专业,在已有的专业学科建设方面重点突出特色;紧跟新兴产业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和设置新的学科专业。

(二)确定合理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年龄、职称结构的比例协调,也要保证学科专业教师配比的合理。另外,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民办高校要加大投入培养自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同时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三)推动教学改革,鼓励实效性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民办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为此,民办高等教育应结合自有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设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将科研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

(四)鼓励校企结合和集团化办学道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校企结合与集团化办学可以为民办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加快产学研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办学模式不仅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实习基地,还可以吸引社会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加快理论知识的转化,为社会经济供给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四、结论

民办高等教育职业转型是民办高校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已明确了职业教育转型目标,但在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和未知的困难。因此,各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在职业教育转型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实现向职业教育的顺利过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良好趋势。

参考文献:

[1]贾利宁,李桂萍,刘小航.讨论民办高校向職业教育深入转型[J].榆林学院学报,2015(05):118-121.

[2]杨保成,李海霞.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路径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1-5.

[3]宋丽娟,杨水华,谢慧敏.思与辩——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的审思[J].职教论坛,2013(32):10-13.

[4]刘国瑞,林杰.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3(2):13-17.

[5]袁贵仁.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6):61-62.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民办高校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