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实践

2016-05-30 06:26蒋庆丰游珍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合

蒋庆丰 游珍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职业教育的基石,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实践教学量化难,考核难,教学难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析,提出了在时间、内容、课程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以及在实践方式上进行一些创新举措,并在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进行了实践,以检验实践效果,评估改革可行性。实践结果表明,该项改革受到了学生、教师、实习单位的广泛欢迎,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输送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59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cornerston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grated ability. The problem of at present the common face of teaching practice hard to quantify, assessment, teaching difficult, the carding and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mutual fusion of in time, content, curriculum and other aspects, and some innovation measures in practice and in Nan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reform.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orm has been widely welcomed by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delivering excellent talents.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integration

實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支撑高校教学体系的两块重要基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互影响,互助互利的,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快速适应生产活动,并因良好的理论基础,容易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创新,满足产业革新的需求(图1)。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受教学体制和生产模式的限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独立开展的,相互之间存在多种难以跨越的障碍,①因此如何将两者紧密相连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难题,也成为生产单位急切要求解决的难题。虽然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不断提高,实践经费逐渐增加,②并提出与企业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③的战略思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显著提高,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④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⑤

1 实践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

1.1 实践教学工作量难以量化,无法与理论教学形成横向比较

考核和评价制度对实践教学具有直接的制约或促进作用。⑥由于实践教学工作无法用课时来衡量工作量,不同的实习内容所需工作量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工作量的核算成了很大难题。为了对实践教学进行考量,不少学校都将实践教学统一折算成课时,有的将一周的实践教学折算成25~30个课时,有的根据实习分组情况进行系数折算。这种折算仅仅是方便管理,对于实践教学活动工作量并没有真正衡量,因此导致很多实践课程没人愿意上,即使勉强去上,也偷工减料,实践课程成为一项良心工程,质量差异明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 部分实践教学存在工作量不足,实践内容不固定等问题

与理论教学有着较成熟的管理和考核模式不同,实践教学活动一旦遇到节假日或不良天气条件被耽误,往往无法再补课,而这种情况在各专业实践活动中却常常碰到,因此常常存在实际工作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实际课时不足,实践内容也自然被压缩,设计好的实践环节也草草收场。

1.3 实践教学成果难以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实习报告为标准,以学生平时表现为参照,考核结果的随意性比较大,也难以杜绝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上网查找资料的情况,因此很难根据学生的实习成绩确定学生实践水平的高低。

1.4 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

由于实践教学并不真正等同于实际生产活动,甚至相差甚远,学生对此没有热情,缺乏主动,又因为没有考试,学生则能躲则躲,缺乏积极主动。在对2011-2014年4届学生的调查问卷中,67%的学生对现有实习制度不满意,认为形式大于内容。在对2012-2015年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的调查中,仅54%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可见实践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改革势在必行。

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冲突与融合

2.1 时间上的冲突与融合

通过对江苏省10所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我们发现零散的实践教学往往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近10个1~2周的实践教学分别安插在四个学年的每个学期的中间,为了教学安排的方便,大多安排在第8~12周之间,将该学期的所有课程全部打断,有的实践活动甚至安排在国庆长假期间,一周的假期使得实践教学完全虚设,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连贯性,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将零散的分散实习全部合并在理论课完全结束后的第七学期,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实践教学与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时间间隔较长,容易产生知识遗忘。二是将每学期的实习安排在学期末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虽然不影响理论课程的授课,但是不利于学生期末复习,应付考试,不受学生欢迎。

2.2 内容上的冲突与融合

实践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单一课程知识可以支撑的,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将实践教学单一化了。例如环境科学专业中的环境监测课程,其所对应的环境监测实习,从表象来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一一对应的,但是环境监测实习所需要的知识除了环境监测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外,还包括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环境数据统计分析等课程内容。实际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往往将环境监测实习安排在环境监测理论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还没有学习过仪器分析、环境数据统计课程,造成实践活动的开展受阻。

要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完满结合,能在实践活动中把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都学以致用,需要的不仅仅是把实践活动开展在所有相关理论教学之后,更重要的是每个相关理论教学的教师对实习全过程的了解。

2.3 师资上的冲突与融合

大学生的高分低能一直广受诟病,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大量的实践教学应运而生,由于高校教师本身就是传统大学教学体系的产物,没有从事过实际生产,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年轻教师的比重逐渐升高,即使带领学生实践也是纸上谈兵,因此,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必须结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生产岗位一线工作人员。

校外导师制是各高校一直在艰难推行的项目,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学生人数太多,生产单位一直对校外导师制不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职业大学要求每名教师进行为期至少3个月的驻厂生产活动,以此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从而带动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高校也可以此为借鉴,对于实践要求高的专业可以一方面积极聘请校外导师,另一方面派遣教师进行生产培训。

2.4 学科上的冲突与融合

如前所述,实践教学往往是多门课程的综合,许多实践活动甚至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而高校教师长期从事单一课程的教学,对其他相关学科了解较少,很难多角度全方位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建立实践教学组,由不同学科教师结合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各尽其能,充实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水平。

3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合后教学效果的定量估算

根据以上分析,对四种融合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具体方案,然后将各方案制成调查问卷,分别在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师和学生中发放,调查各自的支持率,再将请学院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教学院长和教务员对各方案的难易程度按照0-10分进行打分,分值越高,则难度越大。将调查问卷和打分表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受到教师和学生一致欢迎的是多课时综合实习和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减少实习课时也受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指导教师轮流驻厂遭到教师的强烈反对。从执行难度看,由于指导教师轮流驻厂遭到教师强烈反对,因此执行难度最大;聘请校外指导教师虽然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但执行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先选择较易执行,且受到师生广泛欢迎的减少实习课时和多课程综合实习入手,对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进行改革试点,分析实习效果。

4 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分析

环境科学专业在全国属于较新的专业,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的综合交叉学科,涉及面广,综合性强。⑦我们根据以上四个融合为指导,着重从集中实习时间,精选实习地点,强化综合实习入手,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进行整合,并检验实习效果。

4.1 增加综合实习,减少课程实习

大多数专业的实习课程都可以按照性质划分类别,按照类别来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例,现有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内容和改革方法如表2所示。

4.2 延长综合实习时间,集中实习地点

实践课时不足是广大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⑧综合后的实习计划要求精选实习地点,深入完成少量项目,达到少而精。以环境科学为例,过去需要在4个单位完成的实习,现在只要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各课程之间相互贯通,也利于学生掌握实习的精髓。对于环境科学专业来说,完整参与一项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必定要参与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分析等工作,大学的实习精华不在于参与了多少项目,而在于是否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如果能够集中师资力量,让学生全程参与一个项目,远远比走马观花的多次参观更有效果。如表3所示。

4.3 改革前后实习效果比较

进行了一届学生的改革之后,我们对实习效果进行汇总,对学生、教师和实习单位三个层面进行走访,设计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与往届实习调查相比较,结果汇总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经过改革,学生和实习单位对实习活动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于学生来说,较长时间跟进一家企业的一个项目,除了能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深入体会,还了解了企业运营模式,未来就业环境,实践能力差距等,实习的收获较大,参与度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2)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枯燥的初級讲解次数,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熟练工,学生和企业之间不再是企业单方面提供实习环境,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企业承担部分工作任务,另外企业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利于选拔合适人才。(3)对于教师来说,集中实习减少了实习前后繁琐的联络工作和文件工作,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设计实践环节。固定的实践地点也减少了教师往返实习点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工作量。

5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深入改革

本轮改革只在实习时间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 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与理论教学相独立

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一直饱受争议,根据其他高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践教学的评价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实践教学工作量,二是实践教学质量。工作量核算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与实践单位联系沟通所花费的工作量,二是教师组织管理学生所花费的工作量。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反馈,二是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表5)。

5.2 高校教师走出去,一线工人请进来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往往重视为学生请校外指导教师,但是很少考虑将校内教师送到生产实践活动中,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受生产活动和高校教育特点的限制,请校外指导教师很困难,一方面繁忙的生产活动使得富有生产经验的一线从业人员少有时间参加教学活动,二是从业人员不具备高校授课的基本素质,和学生难以沟通,授课效果不佳。但是如果能将高校教师送到生产一线,从事一定时长的生产活动,然后返回课堂,这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高校与生产单位密切合作,利于为社会提供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人才,也利于企业科技创新。

5.3 在理论教学中灵活开展实践活动

理论教学环节也可灵活穿插一些短时的简单实践活动,如厂区参观,现场观摩等。这种参观活动可不计入理论教学计划,根据需要和时机,灵活安排。这样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利于激发求知欲望,增加专业认同感。

5.4 组织精良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场所、经费、资源都非常宝贵,一次组织精良的实习活动往往耗费了历届教师多年的心血,良好的实践活动不但能使学生获益匪浅,还能使得实习单位有所收获,也愿意与学校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反之一旦组织失败,不但学生没有收获,更严重的是给实践单位留下恶劣印象,影响后续实践活动的安排。因此在实践活动前,要进行充分的事前准备,从实践内容,时间安排,分组安排到学生的礼仪训练,纪律管理等都要完善,利用好每次实践活动。

5.5 扩展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活动本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但是由于实践活动的稀缺性,实践活动的内涵应该得到充分扩展。除了了解生产过程,技术环节外,还应该对企业文化,机構设置,管理体制,发展方向等有所了解,做到有备而来,满载而归。

6 结论

实践教学是大学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是由于种种障碍,尽管各高校常抓不懈,实践教学的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可以从多方面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融合,并采用一定的革新措施,加强实践教学,从根本上解决高分低能的现象,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55),南通大学教改课题(13050693)

注释

① 李天星.面对地区差异进行以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152-156.

② 王丽,司怀军,张俊莲.植物基因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4.4:64-67.

③ 许尔忠,吕朝龑,冯小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办学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7(5):54-58.

④ 刘富刚.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8:108-111.

⑤ 冯虎元,牛炳韬,张立勋等.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3.109(3):95-98.

⑥ 毛新.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611(31):36-40.

⑦ 吴曼莉,张承中,石辉等.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3.112(6):72-76.

⑧ 张永杰,王桂尧,刘龙武等.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141-144.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