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及防范对策

2016-05-30 08:22蔚蓝
时代金融 2016年15期
关键词: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蔚蓝

【摘要】后台集中运营是国内外商业银行近十年的运营发展趋势,是将原分散在前台处理的会计、核算、结算等业务集中到后台处理,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模式,使运营能够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贯穿各管理和作业环节,实现“专业化、模块化、集约化、信息化”的管理和作业模式,完善业务流程高度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能力,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运营模式下,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作业人员等都随之改变,产生新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后台集中运营的风险特点和动因,从制度、系统、流程、人员等方面,探讨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运营集中 操作风险 防范对策

传统分散的运营模式制约着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创新,90年代末,国内部分商业银行业率先引进国外运营工业化的思路,建立后台集中处理中心,将部分业务操作、风险管理职能向后台转移,逐步推广前台接单、后台集中运营模式,实现“前后台”分离。该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化、模块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和作业的优势,在效率提升、成本节约、风险控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成为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转型的强大支持后盾,但是,新的模式必会改变原有的风险点,因此,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重新识别,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商业银行运营的安全、稳定,有效发挥后台集中运营的优势。

一、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实施后台集中运营后,国内许多学者和金融从业者均意识到运营模式、风险特征的改变以及重构风险管控对策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关案例进行了研究。

陶裴(2015)将商业银行风险表现分为操作系统设计不足和业务操作不规范两类,建议运营集中后,由同一的规章制度监管,由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督,避免制度独立和监管不到位。

王玉辉(2014)通过分析集中处理模式的特征,提出风险趋于集中、系统运营风险提升、参数管控难度加大、实物真伪识别风险增加等集中处理风险特征。

范晓磊(2013)以FD银行账户开立和销户业务的后台集中处理为例,从技术和制度方面提出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陈洋、毛佳和高洪志(2012)结合国内外银行营运集中化处理的实际情况,从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外部事件因素等方面对营运集中化处理的操作风险类型进行了划分。

二、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概念和优势

(一)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概念

所谓后台集中运营,是将银行柜台或其他渠道受理的客户提交的指令或凭证,运用电子影像和网络传输等技术,把数据传送到后台,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影像切割、二维码等技术,对影像数据进行流水线、集约化处理,并由系统自动完成数据校验、账务核算、资金清算等步骤,最后将结果信息反馈给客户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分散的运营格局,颠覆了传统“经办-复核-授权”的业务流程,使运营能够“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高效率、低成本”,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必选之路,同时,后台集中运营也是运营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对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二)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优势

1.减轻前台柜面压力。将前台繁琐、复杂的业务集中到后台处理,柜员业务操作时间缩短,在后台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柜员可利用等待时间与客户进行交流和营销。后台集中运营减轻了一线柜台的压力,使前台柜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开展营销和服务,使得一线柜员以及基层网点业务部门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用来维护销售和管理客户关系,真正成为银行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平台。

2.集中管控操作风险。在后台集中运营模式下,业务处理方式由原来的“柜员一手清”变成了“背对背”多人协同合作,前台只需进行基本数据录入,记账、检查、清算、统计分析等复杂环节均有由后台集中处理。同时,系统能够将风险广泛覆盖,使操作风险点趋于集中,风险衡量标准能够得到统一,有利于专业人员进行统一风险把控,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的发生率。

3.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在后台集中运营模式下,由于大量繁琐和复杂的业务环节集中到后台处理,前台柜员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培训难度和周期也大幅下降,人力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同时,流程再造减少了中间多余环节,节约了业务处理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员工工作饱和度增加,整体运营成本稳步下降。

4.有效提升服务客户质量。在后台集中运营模式下,大量数据由后台集中录入,定期进行深入加工和分析,提供给各对口人员使用,使用者能够挖掘有效数据和关注重点客户信息,做好客户关系维护等工作,拉近了与现有客户的距离,发展潜在客户,树立银行的良好口碑,大幅提高营销成功几率。同时,后台有专业的人员进行业务处理、流程跟踪和后台监控,使得业务流程更加顺畅,减少了客户的等候时间,有效提升服务客户质量。

三、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特点和成因

随着运营模式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原有风险点和产生风险的动因也相应发生变化,出现了在集中运营模式下独有的风险特点。由于后台集中了系统、人员、流程、制度、第三方机构等多个管理模块,使得风险的影响因素更为多样和复杂,因此,需要对原有和新增的风险进行重新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掌握风险的特点和成因,以便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特点

1.风险向后台集中。在后台集中运营模式下,复杂业务由后台集中处理,前台业务处理环节减少,风险点也随之减少,数据录入、凭证审核和印鉴核验等交易由系统自动处理或后台专业人员处理,部分异常交易也随着处理层级的上移而向后台转移,风险向后台集中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后台业务处理笔数大、金额大、涉及面广,而且还承担进程监控、系统运维、参数管理、岗位配置、业务调度、外包管理等管理工作,成为多种风险的聚集区域和并发中心,也使得后台风险管控压力日益增大。

猜你喜欢
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