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细微的关爱,改变孩子的一生

2016-05-30 09:50高思荣崔桂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小鑫课本上饮料瓶

高思荣 崔桂芹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02-01

一份细微的关爱,甚至教师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可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引发一场悄无声息的“命运变革”。

新学期,我接手了一个新班,两周过去了,提起小鑫我总是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小鑫是我们班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成绩不算好,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平时上课很少见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下她也不太和其他小女孩一起玩耍。我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双沉默的怯生生的大眼睛。可是,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改变了这个女孩。

那是冬天的一个上午,我跟往常一样在讲着新课。忽然一个同学站起来大喊:“老师,小鑫吐了!”我急忙看过去,只见小鑫的课本上、课桌上、衣服上、地上全是呕吐物,周围的孩子都捂着鼻子躲向一边,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教室里。而原本就羞涩的小鑫,更是手足无措地站着,脸涨的通红,一双大眼睛里全是泪水。我赶紧走过去,把小鑫扶到一遍,跟其他孩子说:“小鑫突然生病了,她很不舒服,我们应该帮助她才对呀!”这时,有的学生拿出了卫生纸,有的同学拿起簸箕到楼下弄干土,我立刻开窗走味,然后用卫生纸三下五除二地把课本上、桌子上的脏物擦到桶里,弄干土的同学把干土盖在地上的脏物上,再用簸箕盛出去,有的同学用拖布把地拖干净。

同学们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又安静下来了。我赶紧将小鑫扶到教师休息室。还好,校服裤子里面还有一条干净好看的棉裤,可上身就没那么幸运了,里面的衣服也沾上了呕吐物,一时擦不干净。我干脆给她脱了下来,又脱下我的羽绒服给小鑫穿上,确认小鑫身体无恙,我们又开始上课了。

下课后,我把小鑫的衣服洗了,放到空调屋里烤干,放学时,小鑫的衣服已经干了,我就赶紧帮她换上。小鑫充满感激的眼神定格在我的脸上,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快回家吧,妈妈等着你呢。”她说了声:“老师,再见!”一溜烟地跑了。小鑫的父母得知此事后,感动不已,通过电话向我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第二天,我在批阅学生日记时,发现小鑫是这样写的:高老师,我呕吐了,您不但不嫌弃我,而且还帮我擦干净呕吐物,又给我换上您的新外套,我立刻感到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您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给我们上课,真像妈妈一样关心我!如果我不努力学习,怎能对得起您呢?读罢小鑫写的内容,我感到很震惊,自己的一次不经意举动,却让学生心存感激,感到有些意外。我在批语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孩子,这是老师应该做的,只要你们健康、快乐,就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小鑫变了:上课时她的注意力更集中了,从不举手的她也慢慢地开始主动举手,作业完成的越来越工整了。甚至,过去跟人交流起来总是忸怩的她,如今变得开朗起来了。那双原本沉默的大眼睛里,慢慢有了灵动的光彩。而最让我意外的,是发生在运动会上的一件事。

运动会上,虽然我一再强调,可总有孩子会把喝过的饮料瓶丢在地上。没想到,小鑫不仅主动地将丢在地上的饮料瓶捡起来,而且还将干净的瓶子装上小石子,分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当作“加油瓶”。我们班同学在小鑫的带领下,不仅再也没有乱扔饮料瓶的现象,而且我们班啦啦队的气势给了运动员们极大的鼓舞,鼓励他们取得了好成绩。运动会后,同学们纷纷夸小鑫的办法好,几个女孩子围着她,一起说着笑着,小鑫明亮的眼睛看着我,里面竟包含着对我的深深感激。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眼看着小鑫变得越来越开朗,学习也越来越主动,甚至经常会拿着自己不懂的题目,追着我到办公室问。小鑫今年上六年级了,每每看见她,我就由衷地欣慰,因为在六年级的所有学生中,她各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因为老师的一份细微的关爱,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态度。

看到小鑫可喜的变化,我在想:一个极为普通的学生,偶然的一次身体不适,我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给了她一次不经意的帮助,却使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给了她莫大的鼓舞,鼓起她奋进争先的勇气,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与父母对孩子的爱相比虽然微不足道,但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诚然,爱是教育的灵魂,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现代伟大的作家冰心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从那以后,我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用真爱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唱响孩子们甜美的歌谣,谱出孩子们动人的旋律。在日常工作中,要细心、耐心、诚心对待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个“祖国的花朵”灿烂地绽放!

由于我们选择了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请不要吝啬对学生哪怕是细微的关爱、帮助,也许就是我们的举手之劳,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猜你喜欢
小鑫课本上饮料瓶
一份“弃而复得”的助学金
借课本
能干的饮料瓶
算盘是个“小气鬼”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
饮料瓶含锑或致癌
课本上的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