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4年赣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分析

2016-05-30 11:26丁嘉树邬志刚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主成分分析

丁嘉树 邬志刚

摘 要:以赣州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2004、2009和2014年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果表明:1)赣州市2000-2014年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变化程度最大;2)在各种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主要是转移到林地和草地为主。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变化因素;主成分分析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赣州地处江西省南部,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本文采用Landsat系列下半年卫星影像,对影像进行预处理,裁剪得到赣州行政区域的遥感影像图。

2 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土地的用途等分类依据,对2009年赣州市Landsat TM影像采用人机交互的监督分类方法,与GlobCover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中2009数据进行比较,对其他年份的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空间变化,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

2.1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模型可以反映研究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的程度[ 1 ],其表达式为:

2.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使用空间叠置分析得到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各类地物转换面积,具体的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和各类型之间的方向[ 2 ]。

2.3 土地利用趋

比较各类地物转移面积,可以测算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反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趋势和状态[ 3 ],具体的表达式为:

3 2000-2014年赣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3.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通过ArcGIS与ENVI软件对赣州各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由表1结果表明:

1)林地面积稳步上升:2000-2014年赣州市林地面积增长到25962.61 km2,是赣州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耕地面積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比重也由原来的11.23%将至7.73%。3)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急剧增加:面积比重由0.84%增加到5.63%。

3.2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通过表2分析,结果表明:

1)2000-2004年,草地、未利用土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的转入速度大于转出速度,其中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幅度最大。

2)2004-2009年,林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转入速度大于转出速度,并且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耕地和水域的面积继续减少。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0-2014年间4期遥感影像进行图像解译,分析得到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矩阵以及土地利用趋势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1)2000-2014年赣州市林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呈现增长的态势,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出现不同的降幅,而未利用土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长幅度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林地变化面积较小,结构较为稳定。

参考文献:

[1] Overmars K P,Verburg P H.Analysis of land use drivers at the watershed and household level: linking two paradigms at the Philippine forest frin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5,19(2):125-152.

[2]史利江等.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12):1468-1479.

[3] 仙巍,邵怀勇,周万村.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5(02):114-121.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变化主成分分析
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贵州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定量评估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