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建设与运行现状

2016-05-30 13:06文永林万骥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运行现状处理工艺

文永林 万骥

摘 要:本文指出了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介绍了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及方法,阐述了重庆小城镇污水设施运行概况,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现状

1 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

目前,三峡库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活污染,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是明显的山地型地区,拥有江津市、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涪陵区、武隆县、丰都县、石柱县、忠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5个库区核心区。其中小集镇人口几千人至1~2万人不等,量多面广,大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厂运转不正常,污水直排河沟或处理污水不达标,影响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对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如何结合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质条件,研发更为经济实用的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一直是环保工作者长期的目标[ 1 ]。

2 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概况

2.1 土地法

土地法主要包括人工快渗法、人工湿地。人工快渗法是指通过渗透性能良好的天然介质作为主要渗滤材料作为处理污水的载体[ 2 ]。库区内50~60%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采用该种工艺,此方法处理效果多数未能达到要求的出水水质,且填料容易板结,通透性变差,因而降低处理效率。人工湿地是指由人工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分解等方式去除污染物。库区内30%左右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采用该种工艺,此种工艺的工程投资低,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土地法合计162座,占污水厂总数的82.7%,规模合计13.561万m3/d,占总规模的58.0%。土地法工艺单位占地面积较大,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4.08m2,用地较大,不适宜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重庆小城镇。

2.2 氧化沟

氧化沟属于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一种变形工艺,一般采用转刷等表面曝气设备,库区内采用该工艺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较少,仅9座,主要是由于氧化沟比较适应较大规模的小城镇,氧化沟工艺的平均规模约为7000m3/d,单座污水厂占地约在15亩以上。因为规模效应,所以单位投资并不高氧化沟处理规模合计6.17万m3/d,占总规模的26.4%。

2.3 CASS工艺

CASS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库区内采用CASS工艺的平均规模约为1500m3/d,且采用该工艺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仅6座,主要是CASS工艺需要4格循环反应,设备多,利用率低,系统复杂,且严重依赖于自动化,不适应缺乏技术人员的小城镇。CASS工艺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3.23m2,用地仍然较大,并不适宜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重庆小城镇。

2.4 AO硅藻精土工艺

AO工艺并无特别优势,活性污泥浓度并不高,占地面积较大,脱氮效率一般,且无厌氧生物除磷工段,需要依赖于硅藻精土药剂进行物理吸附除磷和保障出水其他指标达标,因而药剂用量较大,污泥量较大。该工艺实际占地高于CASS工艺,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3.39m2,用地仍然较大,并不适宜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重庆小城镇。

2.5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是近年来库区小城镇的新兴工艺,采用浸没在水中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填料,在其表面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好氧生物膜[ 3 ]。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力;污泥生成量少,能够保证出水水质;回流量小,易于維护管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但是填料很容易堵塞且布气布水不均匀,且回流需额外的动力。上述两种工艺平均规模1600m3/d,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仅1.93m2。该类工艺占地省,单位投资并不高,但生物接触氧化的填料易扭结板结,对出水水质影响极大,填料更换费用高、难度大;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流程长,运行控制较为复杂;污泥量较大。

3 重庆小城镇污水设施运行概况

3.1 运行费用

大部分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费用来源于区县财政拨款,该类设施占总项目总数的48.7%;征收污水处理费来维持运转的项目占23.1%;乡镇政府自筹资金维持运转的占28.2%。由于乡镇一级未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费转付机制,75%以上的小城正污水处理厂由政府承担运营费用,地方财政压力相当大。

3.2 运行主体

一是由市水务局、水投集团接管运行,占比为27%;二是由乡镇政府运营,占比为33%,运行效果最不稳定;三是由区县政府组建的水务公司运营,2011年仅为2.5%;四是由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运营,或委托环保企业运营,占37.5%。

3.3 运行成本:

直接运行成本不大于0.3元/吨水的项目有13个,不小于0.6元/吨水的项目有20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有15个。

3.4 运行负荷

在我市已建成的85个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中,39个设施运行负荷率低于75%,占总45.9%。其中:3个设施未运行;14个设施运行负荷率低于30%;18个设施运行负荷率低于50%。使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设施运行负荷率普遍低于50%。

4 结语与展望

重庆小城镇污水量大,昼夜时段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建设用地紧张,技术人员缺乏,运行资金不足,而目前运用于重庆的乡镇污水处理技术均有某些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用地面积较大、建设投资较高、运行成本压力较大、操作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及运行维护劳动强度较大。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可采用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等因地制宜的自然净化工艺;在经济发达的小城镇以及排水水质要求高的地区,采用SBR、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MBR等工艺技术。人工湿地不宜长期使用,可作为临时性措施。由SBR衍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构筑物少、基建投资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水平较高;规模灵活可变,可分散选址。日处理规模小于1000吨的城镇,可选择不同规格的一体化装置,尤其适合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山地小城镇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邵青.水处理及循环再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陈永杏,尚斌,董红敏等.人工快速渗滤法处理干旱区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2341-2345.

[3] 赵贤慧.生物接触氧化法及其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9):26-28.

作者简介:文永林(1992-),女,汉族,重庆大渡口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处理技术。

猜你喜欢
运行现状处理工艺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分析
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方法及检测
稳定轻烃脱硫处理工艺进展
脱硫废水零排放一体化处理工艺研究
关于陇南市特种设备运行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关于高校门户网站安全问题的思考
碲阳极泥处理工艺的改进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