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特征与CEO薪酬及其薪绩敏感性关系研究

2016-05-30 16:44蒋松桂周晓文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董事会

蒋松桂 周晓文

摘 要:本文研究佛山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对CEO报酬及其薪绩敏感性的影响,同时从全国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200家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公司治理效率以及地方性特点,分析其公司治理现状及不足。结论主要反映出,无论佛山还是全国,董事会的治理效率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董事会对CEO的监管作用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最后,本文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关键词:董事会;CEO;薪绩敏感性;公司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在“十一五”期间,佛山市经济快速发展,上市企业数由2005年的11家增加至2010年的27家,但“产业竞争力水平较弱,发展后劲有待增强”。而提升我市企业竞争力首先应从完善上层建筑的治理开始,本文选择我市众多企业在提升竞争力、发展壮大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公司治理问题作为研究点。因此,本文利用佛山市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其董事会特征对CEO报酬及其薪绩敏感性的影响,同时从全国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200家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还将我市上市公司CEO薪酬与全国其他上市公司CEO薪酬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我市上市公司董事会对CEO的监督效率,探讨公司治理效率以及地方性特点,分析其公司治理现状及不足,設计更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措施方案;基于上市公司的规范性和代表性,本课题还将探讨将结论推广应用到我市其他企业,以期有助于我市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竞争力提升,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二、理论假设及模型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设计,以及研究的现实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假设模型如下:

模型:Ln(PAY)=DL+CG+POP+DUM+Ln(ASSET)+ROE+Q+CR1+CEOS+COMM

模型中因变量是CEO报酬,取年报中公布的CEO年薪的自然对数。自变量是董事会特征变量,包括独立董事比例(DL)、持股董事比例(CG)、董事会规模(POP)、两职设置(DUM)。

另外模型中加入了下列控制变量:1)公司绩效,包括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托宾Q值(Q);2)公司规模,以公司期末总资产(ASSET)作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在模型中取其自然对数进行计算;3)股权集中度(CR1),以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股份比例来衡量;4)CEO持股比例(CEOS),以CEO持有公司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来计算;5)薪酬委员会设置情况(COMM),虚拟变量,公司设置了薪酬委员会时,取值为1,反之取0。

本文选取2013年的佛山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从全国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200家作为对照组样本,但剔除数据不全、被ST和PT的、发行了B股的。

三、统计性结果

1)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符合规定,但略有偏大。2)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偏低。3)我国上市公司给予董事持股的比例较低,或者说明股东进入董事会的情况较少。4)我国上市公司的两职合一情况是较少数的。5)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对薪酬委员会的认识还不足,有待提高。6)全国上市公司中,CEO的平均年薪为708,157元人民币。佛山市上市公司中,CEO的平均年薪为987,399.02元人民币,高于全国平均值39.4%,并且持股CEO的比例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而言,从董事会结构方面看佛山市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稍显滞后;但对CEO的激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回归分析和检验结果

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的实证研究,回归检验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并分成两个样本组进行,分别为佛山市上市公司、以及对比组(全国随机挑选)上市公司,分别就董事会特征与CEO薪酬、董事会特征与CEO薪绩敏感性进行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佛山市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CEO薪酬、薪绩敏感性的影响都不显著;而全国对比组,董事会特征中的两职设置对CEO薪酬具有显著影响,但董事会特征对CEO薪绩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从统计性分析看,佛山市上市公司的治理稍有滞后,应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而从回归分析结果看,大部分假设都得不到支持,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包括佛山市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运作效率都不理想。因为理论上讲,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和绩效等影响总经理报酬的重要因素后,董事会特征应对CEO报酬具有相当显著的作用,这是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重要机制的一个核心职责和评价标准。董事会特征决定了董事会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从而对企业的绩效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国企业的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需要引起学界和业界更多重视,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改善并提升企业的治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蓝海林.经济转型中国有企业集团行为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维安,武立东.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规模起点、治理边界及子公司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1999(1):44-48.

[3] Grinstein,Y.& Hribar,P. CEO Compensation and Incentives: Evidence from M&A Bonus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73(1):119-143.

[4] 赵西萍,李有根.董事会构成与经理控制机制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1):64-69.

[5] 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2003(4):31-40.

作者简介:

蒋松桂(1981-),广东清远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周晓文 (1981-),广东清远人,英德中学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