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6-05-30 16:44伍新许令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校企合作困境

伍新 许令

摘 要: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研究生的工作遇到了一些困境,本文从国家、企业、高校三个层面分析了困境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学位;困境;对策

专业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的高层次人才而设置的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职业性是其本质属性,这要求它的教育活动要以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来开展,因而对专业实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校企合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一、当前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困境

(一)国家层面:导向性不足保障度不够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政府的导向性不足,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少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的保障。我国有關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多以“决定”、“意见”、“办法”的形式出现,其法律效力低。我国虽然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规,当中提出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要求学校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等内容,但这些只是原则性的要求,可执行性差,对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在实践中形同虚设,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硕士的工作仍处于缺少政策和法律保障的环境中。

二是相关的服务体系不完善。校企合作的成功需要多部门的通力配合,然而我国校企合作缺乏科学的合作规划和信息沟通平台,没有组建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行业协会也没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咨询、信息服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校企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沟通困难而难以达成共识。

(二)企业层面:积极性不足参与度不够

学校和企业分属不同的系统,两者在需求、价值取向、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很多不同。

目前,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利益点而不愿参与高校合作。一是管理和指导实习生耗费时间和精力,增加成本的同时还有可能增加风险;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储备人才的速度过慢;三是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参加校企合作做硬性规定,也没有对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给予政策上和法律上的保障,仅仅依靠高校的主动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很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高校层面:务实性不足认识度不够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一些培养院校对其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认识不到位,致使专业实践得不到重视,不能落到实处。而校企合作是展开专业实践的重要途径,这就导致高校在校企合作上的务实性不足。表现在对校企合作缺乏了解,把常规的生产实习等同于校企合作,致使专业实践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未能充分认识到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1 ];校企合作层次较浅,流于形式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

二、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对策

(一)国家层面:政策导向、法律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政府首先要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政策、制度来引导高校和企业的办学行为。如利用税收减免政策或是补贴政策对企业成本进行补偿,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其次要通过制定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如出台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门政策或法律法规;制定配套政策与实施办法,提高我国现行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

再次要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服务功能。如信息发布工作,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每年的产业政策信息引导校企沟通,也可委托中介组织构建校企合作信息发布平台,以减少校企双方的时间成本[ 2 ]。

(二)企业层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履行社会责任

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竞争压力增加,国家间的竞争战略转移到对创新人才的竞争,使得校企合作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应转变因缺乏利益点而不愿参与校企合作的观念,重新审视校企合作,提高对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识。

从短期来看,企业参加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抢占到人才招聘的先机,满足企业特殊项目对人才的要求;从长远看,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提供实践基地,安排企业人员到高校兼任导师等,有利于弥补高校的实践短板,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对整个社会和企业都有利。此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利于企业树立起支持教育的良好形象,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机会。

(三)高校层面:服务企业、完善管理、加大内涵建设

高校一要树立服务企业的意识。高校应强化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帮助,如为企业培训员工、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研发、攻克技术难关等,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果。二要完善相关管理体系的构建。如完善学生管理体系,加强校企全程合作;构建高校负责、企业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要加大自身的内涵建设。高校要找准自身定位,围绕特色办学。以科教服务求企业支持、以特色专业争品牌优势、以模式改革谋学校发展[ 3 ]。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困境及突破[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3,9(1):11-14.

[2] 胡海青,朱家德.产学合作培养人才中企业集体行动困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51-59.

[3] 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作者简介:

伍新,男,博士,湖南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校企合作困境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