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对传统科学客观性的影响

2016-05-30 22:35于越
科技风 2016年16期
关键词:范式思考

摘 要:纵观科学哲学研究的领域内,传统的客观性问题研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库恩提出“范式”理论,传统科学客观性的地位受到冲击。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起源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思考传统科学客观性所面临的问题,使人们能正确产生对科学客观性的认识。

关键词:传统科学客观性;“范式”;思考

一、什么是传统科学客观性

“科学”最早起源于希腊的理性科学,追求自由和内在性,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和真理的内在逻辑。科学客观性是科学哲学领域里最主要的问题,是科学知识性的划分标准。这种客观性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科学理论提供了世界中发现的实体和过程及其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真实的说明,二是指科学研究包含了接受或拒绝假设时对非专制和非主体准则的依赖。[ 1 ]

从先验的自我出发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的先验哲学,主要强调的是主体的客观性。

“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原理其事就是以“先验的自我”为基点主观的看待客观性,所以说,先验哲学是从主观上寻找客观性的科学。到后来的康德,在逻辑上想要规定客观性问题,但这种转换在黑格尔看来客观性问题仍是没有走出主观意识的范畴,因此黑格尔深入研究思想上的客观性问题,他将客观性问题从事实领域转移到哲学认识领域,即将客观性问题由是否承认外在世界存在的问题转换为思想的内容是否包含有不属于精神本身的因素这个问题,而将外部世界的存在问题归结为常识性或经验科学问题。[ 2 ]

所以说,先验的哲学问题打破了以本体论为体系的古代哲学,超越了概念上对客观性的主体意义的限制,但科学客观性依然没有摆脱主观因素的存在。

到了19世纪初期,实证主义科学以其有用的、真实的经验方法论为特点,成功转型为经验方法论。早期的实证主义哲学继承经验主义的内容,认为客观性存在于“知觉之幕”。“间接实在论”的提出者洛克,依据知觉理论把实在的性质做以区分,世界被区分为真实世界与表象世界,这种引入本体论的客观性,使得当时的科学哲学转向为“二元对立”为基础的客观性。虽然传统的科学客观性摆脱了主观性的问题,但是“二元对立”的兴起到占西方正统哲学统治地位的客观性,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二、“范式”的缘起及对传统科学客观性的冲击

库恩的“范式”思想源于美国历史主义学派的先驱人物图尔敏,最重要的是,图尔敏早在库恩之前就提出了“解释性范式”的概念。他认为“解释性范式”是一种自明或自释的,是整个理论的起点或基础,是历史和可变的,同时更是相对的。库恩的“范式”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解释性范式”的一些理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可通约性。库恩在《结构》中指出,“在学习一种规范时,科学家获得的理论、方法和标准是在一起的,通常是一种分解不开的混合物。因而当规范改变时,决定各种问题和提出的各种解的合法性的准则方面通常是有重要变化的。”[ 3 ]可以理解为,当评价科学的标准和研究的人员改变时,“范式”也就会随之改变,这就不同于传统客观性那种绝对的、不可改变的性质。

第二,优先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客观性是独立的、但能得到认可的知识,只有在主体间才可以被检验。在《结构》一书中,库恩指出:“范式比从其中明白地抽象出来进行研究的任何一组规则更优先、更具约束力、更加完备。”[ 4 ] 可见,“范式”理论中的优先性对于传统科学客观性主体被检验性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

第三,相对性或不确定性。傳统的科学客观性是一个绝对确定的事物,是由主体间的观察和验定相互作用确定。而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是不确定的,因为不存在确定的、客观的、统一的划分标准,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的“范式”也不相同。这就与传统的科学客观性大相径庭,也给客观性提出难题。

第四,社会性。库恩认为,“范式”的理论最终体现出了科学共同体的思想,认为传统科学客观性忽视了道德规范和科学价值,而科学的发展还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应正视客观性中的道德规范与科学价值的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库恩“范式”理论的提出上掀起了对传统客观性反思的浪潮,SSK学派、女性主义和CSS等学派纷纷从各自领域对传统的客观性提出质疑,尤其是女性主义在科学哲学中对传统科学客观性问题的质疑之声。

然而,库恩“范式”理论也存在学者的争议性,库恩认为科学知识具有地方性的特征,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之间的沟通不断增多,很多学者认为科学知识的“全球化”将会取代科学知识的地方性,因此传统科学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打破的。

但是,以科学普适性建立起的传统科学的客观性,将会随着人类知识观的不断更新,所以说,我们对待传统客观性的态度不能只一味的批判,看到其某方面的不足,我们应该批判的吸收传统客观性的理论,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正如我国学者所说“尽管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本身并不能体现现代哲学的正确走向,但它所提出的理论中,包含着某些能促进走向新的哲学思维模式的因素。”[ 5 ]

参考文献:

[1] 李鹭.女性主义科学观浅探[D].山西大学,2006.

[2] 王立品.客观性的辨析——近现代多元视角中的客观性思想的演变及差异[D].西北大学,2008.

[3] 樊俊丽.库恩“范式”与SSK科学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 陈永花.范式与建构——科学稳定性的张力[D].苏州大学,2010.

[5] Foucault, Michel,严锋.权力的眼睛[M].上海人民出社, 福柯访谈录,1997.

[6] 邢冬梅.从科学哲学到社会建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

作者简介:

于越(199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哲学。

猜你喜欢
范式思考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转换的范式:反思知识产权理论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祖”文化之于“地方感”与“超越性”的表达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