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6-05-30 10:48刘静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陈鹤琴现实意义

刘静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主张的教学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有很多的启示:幼儿教育应该重视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发展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04-01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陈鹤琴提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进行自我改造,后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后从本质上进行转变,不再做旧教师,而是应该做一个人民的教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一)20世纪初中国幼稚教育的问题

在陈鹤琴的主张里,幼稚阶段是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幼稚时期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小的来说幼稚阶段对儿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的来说,幼稚教育可以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质量。但在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陈鹤琴一共总结以下几点:第一:功课太过于简单,在幼儿课堂中教师只会让幼儿折纸、玩积木、看图书等等。第二:儿童与外界环境接触太少,呆在游戏室时间太多,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是需要和外界环境接触,与环境接触越多,小孩子的知识也就越丰富,文化知識就更高。第三: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教师只会采用团体教学法,完全没有针对性教学,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第四: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的幼儿教师根本不知道幼儿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应该培养幼儿什么习惯及技能等等。

(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主张

为了更好的改善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陈鹤琴又在1927年发表了新的幼儿教育主张,第一主张:幼稚园应该适应国情,如:幼稚园的设施应体现本国文化,教材、教法只要不违背相关国情均可以使用。第二主张: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家长千万不能存在孩子放在学校就认为是教师的责任心理,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方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主张:陈鹤琴认为只要儿童能够学的都应该教他。

二、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生活化

幼儿教育是可以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也是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垫脚石,更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最有效的阶段。一般来说,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都已打下了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会为对以后的人生造成影响。就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思想来说,他认为幼儿教育必须生活化,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陈鹤琴先生这一思想也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得到了印证,也认为幼儿教育必须要生活化,有以下做法:

第一,要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学会生活,如: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的饮食,应让幼儿从小养成珍惜食物,还有睡眠。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以及文字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育应源于生活,利用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包容他人,并能以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认识,了解、体验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对社会的印象。

(二)幼儿教育的综合化

在陈鹤琴先生主张的幼儿教育思想中,不能把幼儿课程设置像大学课程那样独立,千万不能把幼儿的各个课程孤立起来,而是应该把幼儿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系统的组织,这一思想也得到了认证。因此,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认知成长规律,从而把相关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彻底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寓教于乐。

(三)幼儿教育的灵活化

一般来说,普通幼儿园的教法有两种分别是固定的和自由的。固定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一日要做的事情排列出来,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来支配,不管幼儿是否掌握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时间一到就换另一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学生学得快,记得多,缺点:降低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缺乏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自由法就是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难既需要学校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也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专业素质较强。总的来说,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但要注意不管是采取固定的教学方法还是自由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把当日的活动排列出来。

(四)幼儿教育的多元化

在陈鹤琴主张的教育思想中指出:幼儿教育应该以德育为主,智育为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教学,还指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个人的行动及语言去刺激学生做事的动机。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如:当教师发现教师有纸屑或者垃圾时,应该及时的捡起,当遇到幼儿的笔掉在地上应当给学生捡起等日常小事,让幼儿在你的行动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当学生出现乱扔纸屑,不珍惜食物时,教师应该及时的指出并让学生改正。

三、结束语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改革与发展,理论与实践,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因此,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只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让陈鹤琴教育思想永不凋谢,与时俱进,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下去。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参考文献:

[1]朱玲鸽.陈鹤琴幼儿师范教育理论形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张翠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彭攀.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沈晓妮.陈鹤琴“活教育”体系中的儿童音乐教育之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5.

猜你喜欢
陈鹤琴现实意义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陈鹤琴的经验观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