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生活中的虚与实

2016-05-30 03:42张敏
中关村 2016年11期
关键词:道德经倒影世俗

张敏

真实的生活总是充满着虚虚实实。虽然“实实在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但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虚实相生才是真实的生活,而且是更加充满艺术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艺术古人早有总结,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事物总是在两个方面相生相辅。一幅好的国画如果缺乏留白,就不灵动,所以生活中的空或曰虚不是无用的,生活就是虚虚实实。道德经还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详细地描述了三种生活中以“无”或“空”来做有用之物的案例。

从美学的观点来看,一切过于实在的东西就缺少了美学的韵味,而过于是在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世俗。我们既不能完全脱离世俗,不能为世俗所左右,世俗是我们每天的油盐酱醋,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而如果整天就是这些内容,好像我们与动物也无异了,所以人的生活还要有诗意和远方,这也是一种虚实相生的案例。

人们之所以喜欢月色,是因为皎洁的月色下,世间的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白色,虚化了事物本来的面目,也淡化了事物的很多细节,只留下一个大概的论廓,所以我们觉得她美。真的白天光临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明白,我们看到了台面上的灰尘,看到了大地上存在的污浊,当这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会扰乱我们的心性,遮蔽我们的双眼,我们就被完全的世俗所包围。所以天地的轮回有白天和黑夜,是大自然在教导我们虚实的道理。

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人们很欣赏景物的倒影,美学家朱光潜说“正身是使用世界中的一个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即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所以“实”让我们面对现实的世界,让我们用现实的经验来处理,而“虚”却让我们用美感的经验来处理眼前的事物,这也是人的特质。

这样的虚实相生不仅仅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上,工作也是如此。现在创业是个火热的话题,融资是躲不过的环节,我们常常看到在路演的环节,演讲者讲的激情满怀,投资人也觉得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即就投资这个项目,真等坐下来商谈细节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若干的问题阻碍着立即投资的决定。这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演讲的人必然要描绘项目实现后的美好的愿景,而愿景是每一个投资人都看重的东西。

富有激情地将愿景展示给投资人是每一个想要融资的人都必须做好的功课,但愿景能否实现还要有很多先决的条件,当这些条件不能具备时,这个愿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愿景称之为“虚”。实实在在地将能够实现愿景的条件逐一实现,这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实”。一个创业项目既要有宏伟的愿景也要有实施的细节的保证, 这就是创业中“虚”和“实”的关系。没有这个“虚”,“实”无处着力。没有这个“实”,“虚”永远还是“虚”,目标无法达成。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圣贤早就总结出来的智慧,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学会的艺术。

猜你喜欢
道德经倒影世俗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不愿向世俗投降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