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6-05-30 04:02冯晓辉史磊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构建

冯晓辉 史磊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前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找出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存在问题,并针对其存在问题从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构建,旨在完善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目标体系的构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编排能力、健身指导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能力为主线。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受到教师资格证书的限制,表演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在逐年减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减少该部分的实践环节,迎合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随着健身行业以及社会大型表演活动的增加,社会对这部分人员的大量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增加该部分的比例。结合上述社会需要,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包含两大方面,第一,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第二,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动技术技能、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健身指导能力、表演能力、教学与训练能力、编排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1)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表演专业学生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实践教学目标来展开,课堂教学中应设计四年和每学年实践教学的内容,统筹安排,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师在安排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积极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表演专业学生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模块,俱乐部指导实践、表演创编实践、教学实践、训练实践。这四个部分应贯穿在学生四年学习的各个教学计划中,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模拟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同时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课程之间应紧密联系,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培养。

(2)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实践的补充,让学生提前融入到社会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三到五个人建立社会实践小组到各种实践教学基地、体育文化部门或组织、健身俱乐部、学校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自己有所体验与收获,最后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撰写实践报告。另一方面是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提供给学生走上岗位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综合实践环节,一般集中在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完成,特殊情况可根据个人业务发展和实践单位需求情况进行延期实习。

3.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表演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内基地的建设,学校应投入足够的资金建立模拟俱乐部,该俱乐部的配备应同社会俱乐部配备相同,教师可以定期在模拟俱乐部进行授课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课下实训练习。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是调动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二是安排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表演专业教师应走出去,利用寒暑假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鼓励教师考取与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第三学校应重视校企合作教学的运用,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专家到我校进行培训,企事业中的专业人士往往一专多能,能胜任多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教学中他们往往更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好。他们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3)学校管理保障。学校应为实践课程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大纲,编排撰写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指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要求及内容、实践教学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考核标准,真正做到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有效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环节管理包括实训基地管理、资金经费管理以及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最后实践教学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如实习报告,实训实习,技能证书等来作为学生职业能力评定的依据。

4.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助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它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準确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我们从反馈上来的信息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引起对实践教学现行模式的反思,从而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应提倡的是形成性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成绩、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此外,评价主体应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社会、教师、专家以及学生自身四个评价主体行综合评价,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甚至可追溯到学生毕业,以便学校及时调整思路,提高教学。

二、结论

1.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2.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应尽快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加快实训基地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构建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