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好王 万斤蜜糖

2016-05-30 10:48田玲
农村百事通 2016年10期
关键词:蜂农养蜂人蜂场

田玲

编者按:蜂王对养蜂人的重要性众所皆知,是否拥有优质蜂王是养蜂成败和能否夺取丰收的关键,因而养蜂人为了蜂王可以说是尝尽甘苦。在全国养蜂业,安徽黄山种蜂场可谓赫赫有名,一场之长的朱国军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畔的养蜂世家,四代都是养蜂人。朱国军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拉着蜂箱追花逐蜜。对于蜜蜂,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悟性,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不断总结、实践,将自己的蜂群同父亲的蜂群和邻场的蜂群进行对比,比较哪种放养方式蜂产品产量高。他在养蜂实践中发现,良种蜂王是获得蜂蜜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于是他便有了培育优质高产蜂王的想法。1991年,黄山种蜂场成立,1994年黄山种蜂场正式向全国各地供应种蜂。如今,朱国军已向全国各地蜂农供种蜂20余年。他曾被评为“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第九届亚洲养蜂大会上荣获 “亚洲优秀蜂农”的称号。现在,让我们走近黄山种蜂场,请朱国军场长告诉我们蜂王是怎样“炼”成的吧!

记者:在全国养蜂业,您创建的黄山种蜂场是赫赫有名的,请您先介绍一下黄山种蜂场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发展优势。

朱国军:安徽省黄山种蜂场于1991年成立,现为安徽省一级种蜂场(祖代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办公及厂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6个高山区隔离交配蜂王场,2个流动采集蜂蜜生产育种试验蜂场,中、西蜂交尾群3000群(其中中蜂育王群1000群、西蜂1000群,流动生产继箱1000群)。每年可向全国各省供良种蜂王10000只,供良种中、西蜂蜂群1000群,生产优质成熟蜂蜜5万公斤。

黄山种蜂场曾参加过“八五”国家权威部门畜牧业重点科研项目计划专题“高产蜂种的培育”工作,成功选育了蜂蜜、王浆双高产蜂种“黄山1号”,从1994年起向全国推广。1995年,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验收,评定“黄山1号”种蜂综合生产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蜂蜜产量比本地意蜂提高30%,蜂王浆产量比本地意蜂提高两倍以上。2000年,黄山种蜂场被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列为第一批供种推荐单位。

黄山种蜂场培育的一只蜂王,在开花旺期,24小时可以产1000多粒卵,也就是1000多只蜜蜂。我场每年可培育蜂王上万只,一般是根据需求来定生产量。作为一家专业种蜂场,我场具有选种、保种、扩繁、育种、推广、生产示范等技术优势,具体为根据蜂农需要,科学组配良种王,通过人工授精和利用黄山高山区隔离自然交配等措施实现。另外,我场还总结了黄山种蜂场几代人养蜂生产的创新实践经验,并结合各地养蜂特点,系统地整理出养蜂实用技术资料,免费赠送给广大蜂农,深受广大蜂农欢迎。

黄山种蜂场的名气之所以大,与我场不断地探索、积累育蜂经验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国家蜜蜂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种蜂品种资源保护项目也由黄山种蜂场负责具体实施,该项目新增黄山种蜂保护群500群,新建办公楼600平方米,保种舍600平方米,现已建成中蜂保种、农事体验、休闲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中蜂蜜蜂园。

记者:养蜂业有句俗语:“一只好王,万斤蜜糖。”请问养蜂应该怎样选用蜂王?

朱国军:“一只好王,万斤蜜糖”,毋庸置疑,一只良种蜂王(抗病强、繁殖快)对蜂农是十分重要的。有些蜂农在蜂王选用上存在着误区,认为“本地的就是最好的”,实际上应该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品种就可以一劳永逸或一成不变了呢?不是的。这也是当前相当一部分蜂农的误区。因为再好的品种,由于使用时间和雄蜂的“遗传”不确定因素会使后代逐渐出现品质差异。许多蜂农恒久不变地“代代相传”,蜂王“近亲繁殖”必然会导致蜂王质量衰退,群势萎缩。

记者:如此说来,如果蜂群不强,是不是蜂农就应该购买良种蜂王来改变呢?

朱国军:如果条件允许固然好,没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另辟蹊径来解决。比如蜂农可以主动拜访一下周边蜂农和外来迁徙追花季的蜂农,寻找机会以交换蜂种的形式改变自己蜂群“近亲繁殖”的缺陷。即便自己的种蜂不算优秀,但只要得到了“杂交”,相对来说,群势就会明显有所改观。

另外,每年更换1~2次老劣蜂王也是必要的。蜂王就像人一样,年轻与年迈的活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新蜂王产卵爆发力强,抗病能力强,年轻母体的强健与否可直接影响到整体工蜂的质量高低。如果蜂群中有一只优秀年轻的蜂王加入,各种优势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蜂群自然充满活力。

一般来说,蜂王必须3年一换。因为再好的品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雄蜂”的不确定基因而异化,如正常繁殖3年后,引入的品种已到第6代了。如有条件,就应该“废旧立新”再次引入(或交换)优良的品种。如条件不允许,就求其次:蜂王交配要避开自己的蜂场3公里以外,防止再次近亲繁殖。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要充分利用天然蜂王,天然蜂王在抗病力上强于人工蜂王。

记者:培育蜂王要经过哪些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朱国军:培育普通蜂王,养蜂人大多数都知道。但是怎样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很多蜂农不一定知道了。育王技术,一是选用健康无病蜂群,中蜂群有6~8框足蜂、西蜂群有10框左右的育王蜂群,有蜜粉脾、封盖子脾、大幼虫脾、小幼虫脾。二是中蜂育王群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王隔成小区(也可将蜂王扣在王笼里),将大区布置成哺育区;西蜂育王继箱10框群用平面隔王板将封盖子脾调两张到继箱上(巢箱5张继箱5张)。三是在着手移虫前,应先将已安装了塑料王台基的育王框放进育王群,让工蜂清理72小时后,用移虫针在每个王台基底部刮入少许新鲜王浆后,立即在母本种王群找出大卵孵化出的1日龄左右的幼虫,用移虫针紧靠巢房壁插入将小幼虫轻轻沿其背部挑出,移入台基的底部。移虫后,将育王框放在哺育区,插在封盖子脾之间(如王台一次不接受,紧接着重做一次)。

记者:养蜂人如果想要引进蜂王,怎样识别良种蜂王?

朱国军:引进蜂王,不论中蜂、西蜂,第一看蜂王遗传性能如何,第二看种王生产性能(蜂产品产量)如何。可优先培育少量新王觀察子一代杂种优势,如果优势显著则可以大批育王交配。第三看蜂王产卵力、采集力、抗病力、温驯性、耐热抗寒性等。

季节对蜂王的天赋:春王差,夏王次,秋王优,冬王佳。 极品蜂王从形态上识别是头大、胸宽、粗长、尾尖。劣质蜂王则头小、胸窄、粗短、尾钝。

记者:养蜂人购买蜂王之后,应该怎样充分利用蜂王?在养殖技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朱国军:在引进蜂王之前,先将诱王群蜂王提走24小时以后,从诱王群中取一张巢脾,抖尽蜜蜂,打开王笼取王(最好在室内或帐蓬内进行,以防蜂王飞逃),用长、宽各10厘米左右,高2厘米的纱罩把蜂王扣紧在巢房里(纱罩里注意不要带有任何工蜂),将巢脾纱罩靠紧在箱壁上,以防工蜂咬开,经过48小时检查,工蜂不围纱罩时,用水喷雾再放出蜂王(或晚上用1∶1的糖浆喂足蜂王后再放出),双王群同时将两只同龄蜂王(大约同一时期交尾的蜂王)用上述方法诱王。种王群在移虫养王前半个月,将该群控制在两框蜂,让蜂王产得少,卵个体较大,用该卵孵化的幼蜂中育王,就可培育出大的生产用蜂王。引进蜂王,最好同时引进母本、父本,并有隔离条件(方圆10~15公里無其他雄蜂活动),这样培育出的生产用蜂王高产性能稳定,如果无隔离育王条件,对引进的蜜型蜂王,最好与蜜型雄蜂交尾;如引进的是蜜浆型蜂王,最好与蜜浆型雄蜂交尾。

记者:我了解到, 您2012年在新疆伊犁设立了蜜蜂科研基地,请问您在伊犁有什么发展规划?

朱国军:我场在2012年将蜜蜂科研基地设立在新疆伊犁进行生产与实验,主要想利用伊犁黑色蜂种与黄色蜂种进行改良试验。目前,我场伊犁科研基地的继箱蜂群已达到1000群并已培育出优良蜂种,得到了新疆各族蜂农们的好评。

记者:朱场长,请问一个与蜂王无关但是与我们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现在市场上的蜂蜜品种丰富多样,其中有很多掺假蜜。以您的经验,如何识别真假蜂蜜?

朱国军:可以通过几个方法识别真假蜂蜜,第一是看:纯正蜂蜜是浓厚、黏稠的胶状液体,光亮润泽。各种蜂蜜有固定的颜色,如椴树蜜为浅琥珀色,清澈半透明;向日葵蜜为琥珀色;杂花蜜的颜色不固定,一般为黄红色。第二是闻:真蜜甜香,假蜜无任何气味,掺有香料的蜜有异常香味。真蜂蜜在采收后数月还能散发出特有的蜜香,香浓而持久,开瓶便能嗅到;或把少许蜜置于手掌,搓揉嗅之,有引人入胜的蜜香。第三是尝:优质蜂蜜芳香甜润,入口后回味悠长。掺假的蜂蜜没有花香。有的假蜜有熬糖味,细品有白糖水味。纯正蜂蜜入口,结晶会很快溶化,有较浓的花香味;掺假蜂蜜入口,结晶不易溶化,有异味。蜂蜜是清爽甘甜的,绝不刺喉。

记者:朱场长,我关注了您的微信,微信里看到您每天忙得热火朝天,您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朱国军:主要是推广我们培育出的良种蜂王。好的蜂王品种可以大大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广大老百姓就可以吃到更多的原生态好蜂蜜、好王浆。养蜂人能够受益,养殖蜜蜂的人就会增多,这对农作物授粉、农业增产增收、保护生态平衡等都有很多益处。未来我将会把业务领域向蜂产业上游拓展,将传统蜜蜂养殖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让黄山市民可以赏花品蜜的好去处。

猜你喜欢
蜂农养蜂人蜂场
中蜂产业一线蜂农群体现状调查
——以金华为例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人和他的蜂
都晓蜜蜂勤作苦 谁知背后养蜂人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
追花寻“蜜”
蜂产业蜂农技术需求偏好研究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