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种对话 构建语文生成课堂

2016-05-30 10:48颜刚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背影语文课堂课文

颜刚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虽然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由于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的表现必然存在着一些意外的情况,这就促成了课堂的动态生成,为课堂增添了无数的精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打造高效的生成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学生阅读与文本对话

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師须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认真的潜心阅读,通过搜集、处理、加工信息,获得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与文本的作者进行思想上的对话交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理解不透、感知不到的地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初步理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8年级上册的《背影》一课时,对于这篇描写父爱真情的经典作品,老师在简单介绍了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了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背影”是谁的?课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背影”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背影”所揭示的主题、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迅速地开始阅读课文,了解文本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感受,寻找问题的答案,顺利地完成了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背影”是父亲的背景,课文共4次写到了“背影”,在父子分别时看到了父亲的背景,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抒发了父亲关心儿子的真挚情感,很好地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有利地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由这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须要加强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理解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念。

二、学生结合文本与老师对话

通过各种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与老师进行对话,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智慧,促进课堂生成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8年级上册的这篇著名的描写至爱亲情的《我的母亲》一课时,老师改变了自己唱独角戏的方式,采取与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由原来的“听众”转变为“参与者”、“交流者”。老师首先设计了问题: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理解“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说“母亲”又是“严父”呢?课文主要围绕着“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了答案,“说明作者的母亲平常对于他的管教非常严格”。“母亲主要的品格体现在: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老师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答案的要点,再进行强调。接下来,老师又让学生默读课文,“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学生们在默读完成后,又进行了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讨论总结写作特点。老师问:“是怎样来刻画母亲形象的呢?”学生结合讨论的结果,有的说:“课文写了很多典型的事件,通过母亲处理这些事情的态度来体现母亲的性格特点。”老师又让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学生通过阅读理清了课文的顺序。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意义的生成。

三、激发实感与自我展开对话

俗话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色。”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领悟文本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情况下,学生也自然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老师须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释放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展示自己,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7年级下册的《十三岁的际遇》一课时,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与文本、老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时,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中作者那种炽热的梦想,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在阅读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调呢?”学生说:“应该是理智、平和,并且语重心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自我对话,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进一步增强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对课文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和精彩的演绎。

综上所述,学生作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文本为依据,组织学生开展与文本、老师、自我之间的对话,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须要重视并促成这种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背影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两个背影
背影
背课文的小偷
背影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