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高效课堂 提高育人质量

2016-05-30 19:18侯继慧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教优质课技能型

侯继慧

从捷克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教学理念以来,课堂教学尽管备受诟病,但始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职业教育虽然以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做中教”,但依然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创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仍是广大职校教师长期探讨的课题。为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河南省教育厅多年来坚持在中职学校开展优质课比赛,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优质课比赛课堂来看,虽然精彩纷呈,教学能手不断涌现,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笔者曾多次参加优质课评比工作,所见所闻,感触颇多。为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此就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同人商榷。

一、优质课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主体缺位

教师过分考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严密性和体系性,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应用;过分重视教师的语言运用,忽略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被动接受成了学生的主要任务,“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成为课堂的主要特点。

2.教师主导失位

另一个极端是课堂设计环节过多,过分强调学生的参与,忽略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主导不力,线条不清晰,层次不分明,凌乱无序,整堂课看起来非常热闹,课后学生却不知道教师到底讲了什么。

3.教学方法失当

有的教师也强调“做中学、做中教”,但缺乏应有的教学设计,优质课成了“师傅带徒弟”的个体训练,顾此失彼。有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小组探究教学,教学形式是分小组进行,但缺乏合理的课堂组织,小组探究形同虚设,形似神不似。有的教师知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但“演”的成分太重,课堂失真。

4.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

有些教师教学课件做得很花哨、信息量很大,但主次不分,课堂板书成了摆设。为了创新课堂,有的应用了微课,有的引入了“翻转课堂”,有的把课堂与互联网对接,但没有很好地把握分寸,好似为了表现“新技术”而应用新技术 。

二、怎样上好优质课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似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但要说人人都认识到位,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认识不到位,就不可能重视到位,也就不可能上好一堂课。我们绝不能因学生基础差而降低对课堂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做中学,做中教”而忽视了课堂。恰恰相反,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反而越难,我们越应该引起重视,越应该加强对它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站稳讲台,才能够上好课,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1.树立“学生立场”

就课堂而言,我非常赞同李政涛先生在《教育常识》中提出的“学生立场”观点。他认为,学生立场有三个内涵:一是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教育本来就是由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构成的“一体两翼”,不管离开了谁,教育都会烟消云散。不存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只存在教师和学生互动中生成的教育。二是学生立场意味着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成为制订教育教学目标的依据。三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长需要,把发现、满足和提升学生的成长需要作为教育的使命,在课堂上要随着学生的状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或节奏。

2.开展“合作学习”

一是小组成员要相互依赖,要让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二是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

三是要有面对面建设性的相互交流,要让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和完成作业。

四是要学会小组合作技能,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为小组的活动提出建议,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五是小组要有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及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3.遵循育人规律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说到底是“做”,要求学生敢做、能做、会做,毕业后能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现代“匠人”。因此,“做”应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做中教”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更极端一点的观点认为 ,“做”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由此向职校教师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第一,自己要会做,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要建立与学生就业岗位群相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工作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并细化到每一节课,为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创建载体。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知识与能力的转换,这两点也正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差异。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获得体验的环境,创设工作氛围,营造工作场景,并将谦虚、友爱、果敢等良好品德融入知识与能力转换的场景中,并合理地利用教学技术,创造高效的转化效率,使课堂充满生机。

4.善用信息技术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都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因此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与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应用与创新, 并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价值,同时,要自觉接受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学习、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恰当表达,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资源。二是引导学生适应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共享能力。

5.树立创新理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播知识的渠道变得多样、生动、快捷。MOOC风靡全球,微课进入寻常课堂,“翻转课堂”向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环境在变,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变,教师也必须随之改变。中职教师必须树立“与创新同行”的职业理念,进而生成职业自觉。创新不在大小,关键是要留心,关键是积极去做。一次别具匠心的课程设计,一次新颖别致的课堂实验,一次触及灵魂的师生对话,一次简洁精美的课堂板书,甚至一次灵感顿生的作业批语、一句发人深省的课堂提问,都是创新灵感的生动显现。它展现的是教师的思想和才情,引发的是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促进的是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长久坚持,由“小”见“大”,由“微”而“宏”,高效课堂自然就形成了。

(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中教优质课技能型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在文学经典中教陶艺 让儿童的想象飞起来
A WITHERING FLOWER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与不教的实践思考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