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样子”:可分可解

2016-05-30 19:18周如俊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读书职业专业

编者按:

周如俊,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讲师、副校长,国家级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他重视教科研引领,践行校本问题研究,曾在《职教论坛》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他大胆实行“基于岗位、项目导学、实境训练、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个性化教学,完成了由普通教师向职教名师的蜕变。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样子”: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从广泛读书开始,从“寻找自己句子”开始,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栏目投稿邮箱:675717278@qq.com。

最近笔者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一本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研究员写的《幸福教育的样子》。两本书中的对教师“幸福”的描述,简约而精辟。前者阐明了“教师的幸福人生=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教育哲理;后者剖析了“享受幸福的教育应该成为教师的职业状态”的教育主张。原来,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权力等之后,我们也不会感觉到生活百分之百的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职校教师最重要的“幸福样子”呢?两位作者一致认为,是教师对待工作的心态:“教育工作是播种幸福,行为过程要追求幸福,教育的结果是收获幸福。”

营造教师的幸福人生,促进专业成长,这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大主题。是啊,职业学校教师的幸福生活与其专业成长质量呈正比关系。

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工作变得“幸福”、变得有条理、变得轻松呢?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笔者感到“幸福样子”是可分可解的。给自己职业生涯定一个目标:规划一日可得一日勤奋,读书一日可得一日充实,反思一日可得一日快乐,写作一日可得一日收获。

职校教师的“幸福样子”从哪里来呢?我的理解是,教师“幸福样子”的问题核心不在于如何感悟幸福, 而在于教师自己如何规划及分配自己的幸福。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的“紊乱”状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时光,科学规划工作与生活管理,让“教并辛苦,教并快乐”充满执教生涯。

教师应是生存型(因生计而为之)、享受型(因喜爱而为之)、发展型(因发展而为之)三者有机统一体。教师既要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更要通过教师职业实现自我发展。回顾刚工作时,自己也曾像一台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地当教参的“搬运工”、教材的“肢解者”、教法的“克隆人”和管理的“代言人”。后来,笔者慢慢喜欢上了职校教师这个职业。促使我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学会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统筹规划好自己专业化成长中各个阶段要做的工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无形中形成强烈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改善自己生存状况的一种最佳途径。

具体来说,我是将个人发展目标、能力培养与职业期望有机结合起来,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成长阶段分解管理,形成各成长阶段的自身教育行为和专业化自觉。也许我生活中有时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等),工作中难免会遭遇教师的多变角色冲突(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管理者、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成长中有时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与失落,但是我始终竭尽全力去坚守自己的岗位,明确自己职业生涯成长的每个阶段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外界还是自身发生了变化,对教育事业的敬业乐教精神、眷顾执着的情怀都从不动摇;无论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多么复杂多变,都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急躁、简单与偏见,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都带着理智性的价值评价与情感体验,这是构成“幸福样子”教师个性的一种重要因素。

古人云:“开卷有益。”当前,我们职校教师在专业成长自主管理中最缺少的不是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奉献意识,而是在博览读书,具备职业精神、人文修养和专业实践体验等基础上形成的自主独立的教学思想。这种自主独立的教学思想来源于教师职业生涯成长中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教师精神上的自我超越。我的专业成长中“幸福样子”就是将这种教师高尚的追求转化为一种读书行动。

网上有这样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经典游戏:“桌子上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类似水盆的容器和六七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其中一个容器中盛有一大半细沙,另一个容器是空的。现在让你把所有石头和所有细沙都放到那个空的容器中,但条件是细沙和石头都不能没过容器的上端平面,你会怎么做?” 对于我们教师职业学校而言,“容器”——我们的教育生涯所有的时间,“石头”——我们自身专业发展的那些事。如果你想成为发展、专家型教师——需要学习与反思,即你的“石头”除备课、上课外,就是腾出时间学习、看书、写反思等;“细沙”——开会、写计划、总结及其他一些例行公事的琐事。

教师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行万里路,是为了看自然的风景;读万卷书,是为了看精神的风景。腿不能够到达的地方,眼可以到达。”是啊,“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尤其是管理与教学工作)太繁忙,但我觉得会不会读书,关键在于挤。

我将读书计划分解为长期计划、年计划、季读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严格执行。

“阅读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个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的职业生涯读书计划主要有“七种”类型:第一大类: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有关哲学、心理学等类书籍——这是与成长对话;第二大类:教师所教专业(学科)的技术类书籍——这是与知识对话;第三大类:有关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书籍——这是与优秀教师对话;第四大类:有关教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类书籍——这是和经典对话;第五大类:管理类书籍——这是与人性对话;第六大类:传记类的书籍——这是与崇高的精神交流;第七大类:优秀的文学作品书籍——这是与情操陶冶对话。

例如,为了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我在2015年全年读书计划中选读了《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姜大源等,电子工业出版社)、《职业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发理论与实务》(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徐涵,商务印书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柳燕君,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书籍,并结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2015年年底出版了个人专著《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职业教育的行走与凝眸》(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这样的读书和思考,使我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精华,为个人教学主张与教学思想的形成夯实根基。

当然,有时我也在抱怨时间过得太快,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就看你是疲于应付还是主动应对。“教师生活是要快乐的,工作是需要技巧的,家庭是要幸福的,自己是要充实的,唯有此,教师才能更好地工作。”教师的“幸福样子”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它要依靠许多涓涓的小溪流来滋养。如何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这些小溪永远保持青春与活力,这正是教师安排工作与生活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读书像爬山,不怕慢,只怕站。也许早晨早10分钟起床,可以挤10分钟读一读书;中午午休之前,可以翻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教通讯》等专业杂志;晚上少看一点电视,少在网上冲浪,翻几页书瞧一瞧应该可以做到;节假日和寒暑假休息时,推掉一些应酬,静下心来就有了整块系统读书时间。我20多年来总习惯在床边书柜里放大量的书籍报刊,休息之前就拿起来看两眼、翻几页。不要小看这十分钟、这几页书,日月积累,“众少成多,积小致巨”。读书——让你充满内涵、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使人明事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更重要的是,读书使我们教师不唯教学经验出发,而是坚持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理性的凝视,清洗掉经验中的非相关、非本质的杂质,唯有此读书,教师才能洞察教学事件的内在规律。

鲁迅先生曾说:“我是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写作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什么对于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我的感悟就是,与学生们一起成长和反思写作。

正如朱永新先生在其《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写道:“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评语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于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名师这幽默的语言道出了教科研的最有效方法、教师的素质自我提高、教育名师的成长秘密。

自2003年4月以来,我总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网上进行教学反思“句子”(教学反思随笔、反思日记、反思案例):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教学的得与失,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等。我坚持每天挤出时间写上一篇,与网友交流。说也奇怪,这种勤反思、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的网络随笔或记录,虽不成“正文”,但几乎“每投必中”。到目前为止,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400篇(中文核心期刊近40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等杂志全文转载10篇、索引近30篇。当然,发表论文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与此同时,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日趋提高,学生对我的课堂越发喜欢和认可。

教师专业成长中“幸福样子”,在职业生涯成长中,应以学年为时间单位,定“写自己句子”的研究系列主题,细化每天常态化教学反思写作。我认为,职业学校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而写出的“句子”,记录的是教师自己平日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也是最简朴、最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与自律教育。

教师每天“寻找自己的句子”,进行教学反思写作,是一种毅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生活。在反思写作中,面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困惑或选题,往往不吐不快。这样的反思写作虽然辛苦,但其中包含了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乐趣,还有那油然而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工作激情。

追寻教科研的“自然”常态。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真正境界:“我要研”和“我要写”,与职称无关,与经济无关,与声望无关,是自己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可以说思考和写作已成为我平时生活的一种习惯,投入其中,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课余时间,我每天如果不进行教学反思、不上网络论坛交流就很难受。把心里的教学感想、教育发现写出来,心里往往会生发出难得的轻松之感,是一种难得的生活享受。

像生活一样“自然”地写教学反思“句子”,体现的是对教学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思考。从备课难点、教材研究、作业批改、技能辅导、学情分析、读书感悟中捕捉亮点或困惑,进行反思和写作,教师将“句子”写作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写作的过程就会变得愉快得多、轻松得多,教师的工作就会时时处处充满阳光,充满精彩。

近20年来,我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句子”,证明了自己快乐的成长历程,更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实践、思考并记录,是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关键所在。

像叙事一样“自然”地书写“句子”。职业学校教师每天的教学生活是有内涵可挖掘的“富氧水”。教师要善于从记录教学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开始,把这一粒粒的“珍珠”串起来,那样写出的“句子”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句子”体现在针对自己遇到及处理的关键教育事件(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感人型事件)进行反思,然后将这一过程按“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的结果”的主线叙述出来。这种叙事研究,比学术论文更容易被教师掌握,比教学案例更能体现教师飞扬的思绪。

“句子”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对于职业学校一线教师来说,对每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现场)问题和困惑进行思考、假设、尝试、解决的过程,就是进行教科研的过程。是否具备“问题能力”和“问题意识”是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核心。注意培养问题意识与选题意识,行走在反思与成长之间最有效的研究之路上。我感到,把反思“句子”写出来,便是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具体问题的一种触及心灵的真情表白。

职业学校生活就是一个舞台,每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到处是思想的火花,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它们都可以通过提炼和加工,以管理案例反思的形式成为一颗颗“闪光的珍珠”。这也是教师从“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跋涉中实现自我超越,最终获得“凤凰涅槃”的最佳路径。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读书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