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促成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2016-05-30 10:48
党史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海协会海基会九二共识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开辟了两岸处理政治分歧的路径与方法;确立了两岸寻求统一的政治目标。这之中,汪道涵是一个不可不说的大功臣。

香港是“九二共识”的发源地

海峡两岸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隔绝,直到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才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调整了“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可以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下称海基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了与海基会相对应,大陆方面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下称海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为原则”与海基会进行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

汪道涵出任海协会会长,受到瞩目。海协会的日常工作由副会长唐树备负责。汪道涵留在上海的寓所里,不必去北京办公。他的主要任务是出面谈。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首次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会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而且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为了便于寻找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海协会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

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会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作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到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会在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会,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

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迄今为止,这仍是两岸在政治会谈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

甚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一“共识”当年在大陆引发了颇多微词。很多人对于谈判取得的成效不满。汪道涵自然“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很认真地做着去台湾的准备,并将此行未成引为平生最大遗憾。

两次“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

在海峡两岸长达40多年的政治对抗后,终于迈出了缓和关系、开展合作的崭新一步。为庆祝这次历史性会谈的成功,在董宫夏莲厅,汪道涵宴请了辜振甫一行。晚宴的9道菜,汪道涵巧妙地嵌入了对台湾同胞浓浓的骨肉之情:情同手足(乳猪与鳝片)、龙族一脉(乳酪龙虾)、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庆团圆(董园鲍翅)、万寿无疆(木瓜素菜)、三元及第(三种海鲜)、燕语华堂(官燕炖双皮奶)、兄弟之谊(荷叶饭)、前程似锦(水果拼盘)。

将这9道菜名连起来,是一段令人感慨叫绝的妙文: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汪道涵的这9道巧嵌同胞情的菜名,为华夏美食史增添了一段血浓于水、同胞情深的佳话。

这次会谈,两岸及国际社会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相当深刻的政治意义”。

然而首次会谈之后,春天却倏忽而去。1994年3月发生了千岛湖事件,紧接着李登辉开始高唱“两国论”,台海风云由此突变。在表面的和风细雨背后,两岸和谈的基础已是危机四伏。

1995年,美国众参两院通过了邀请李登辉访美的决议。在康奈尔大学,李登辉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称为“国与国的关系”。一时台海波涛急,刀光剑影,陡然丛生。1995年7、8、11和1996年3月,解放军分别在台湾海峡以及海峡附近举行4次军事演习。其中最后一次的三军联合演习,竟在美军两个航母编队的密切注视下进行。

在贯彻国家的对台政策方面,汪道涵自然谨慎从事,不过在理性当中,他似已觉察到自己的使命已有不得已的变化。

1998年,第二次“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谈中,针对两岸在“一个中国”议题上的争议,汪道涵提出了著名的“86字箴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汪道涵提出两岸一起努力,共同来缔造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次会谈举世瞩目,两位老者的政治舞蹈充满了仪式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风度。在政治角力之余,他们保持闲情逸致,平添了一段佳话。

1993年的“汪辜会谈”和1998年的“汪辜会晤”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曾经引起海峡两岸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密切注视。这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的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两位老人都具有历史发展的战略性眼光,在会谈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智慧,从而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然而,这一大好的局面遭到了以李登辉和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的蓄意破坏。先是在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了“两国论”,破坏了汪道涵拟于当年秋天对台湾的访问,使两岸关系陷于僵局;2000年,奉行“台独”分裂路线的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公然提出“公投制宪”的“台独时间表”,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在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复杂形势下,汪道涵以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热诚、革命家的襟怀、刚柔相济的风格,为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挫败“台独”分裂势力的图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李登辉“两国论”与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阴霾之下,汪辜两老对隔海峡,咫尺天涯,无缘再见,抱憾终生。

两岸关系迈出新的一步

但新世纪之后,两岸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后首次会谈。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逐渐恢复。2009年5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年后,海协、海基两会完成ECFA的签署。

2013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是对汪道涵与辜振甫两位老先生的最好告慰。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5年11月12日,《新闻晨报》2015年11月7日)

猜你喜欢
海协会海基会九二共识
江苏省海协会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法律专业人士委员会联合年会在泰州召开
江苏省海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和第十九届“海外江苏之友”活动在宁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