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上将为毛泽东“选舞伴”真相

2016-05-30 10:34
党史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萧华罗瑞卿中南海

关于萧华为毛泽东“选妃”的虚假传闻,有如下几种“版本”:

一、萧华在总政文工团为毛选妃侍寝,被彭骂为“公公”———50年代,总政文工团成立,萧华亲自挑选团员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伴舞。彭德怀对毛的“宫廷”生活十分反感,曾多次公开批评毛泽东,并大骂罗瑞卿、汪东兴“不干好事”,萧华是“公公”,专干缺德事。

二、彭德怀拍着桌子对萧华大吼:“我警告你,不要再把文工团的女孩子往主席那里送!不要再干这种选妃的事!”

三、毛泽东入主中南海后,便要罗瑞卿、萧华、汪东兴为其物色舞伴。

四、因彭曾指着他骂过“选妃”,1959年萧华在庐山会议批彭时带着很深的个人成见。

这段“秘史”看起来,当事人姓氏名啥都一一列出,有前奏,有尾曲,且都是名人名将,似乎煞有其事,活灵活现。但细究起来,却都语焉不详,无时间、无地点,难避捕风捉影之嫌。

其实,中央警卫团还真有组建一个文工团一事,“秘史”还真有那么一些影子。此事起于朝鲜停战期间。

1953年夏,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期间,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告诉彭德怀说:“最近中央有个电报,中南海要选调文工团团员,条件要求太高不好选。”

彭德怀说:“拿电報来看看。”

这份电报列出了选调文工团员三个条件:一是政治上可靠;二是有一定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三是容貌端正。彭德怀一看,当即递了回去,并且对李志民说:“这个电报不是中央写的,毛主席和少奇同志肯定不知道。你们能选则选,不能选,就等我回国查明再说。”

“你如何知道主席不知道?”李志民奇怪地问。

“肯定他是不知道,电报不是他写的!”彭德怀肯定地说。

彭德怀如何知道这不是毛泽东写的?原来,为避免手下将领们执行任务时因看错数字而发生错误,毛泽东下命令时,落款日期必为“语文字”,即如3月24日,决不会写成阿拉伯数字,必定为“三月二十四日”或“三月廿四日”。这样,其他人就不会看错,如将“3”看成“5”或“8”。

毛泽东的这个习惯,无不与他做事的严谨和细致有关。而貌似粗人的彭德怀性格也是粗中有细。细心的他阅看过几封毛泽东的电报,便掌握了他的这个“特点”———这就是他辨别毛泽东电报真假的“秘密武器”。

那这封中央电报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为了使得中央领导在紧张工作之余能放松、休息一下,中南海机关一直保持延安以来星期六晚开舞会的传统。但由于男工作人员占多数,每次举办舞会前,有关部门都得临时从北京各部队文艺团体抽调部分女演员来伴舞。另外,也没有乐队,也得从外面请。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利于安全保卫。因为进入中南海和领袖们接触的演员和乐队人员,保卫部门都要进行严格审查。若是碰上文艺团体已有演出安排,女战士和乐队就调不来。因此,临时抽调人员不是办法。1953年夏季,保卫部门便酝酿组建中南海文工团。

经罗瑞卿同意,有关部门决定以公安部名义,致电各兵种和大军区,抽调一些文工团员组成,中南海文工团隶属中央警卫团。7月,电文经军委会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批准发出。

这就是中南海选调文工团员的由来。在朝参战的志愿军总司令部,作为一个大军事单位,自然也收到了这封抽调人员的电报。

彭德怀从朝鲜返回北京后,参加中央军委例会。作为军委副主席,他没忘问起这件事。萧华说:“这个电报是我签发的。”

彭德怀当即批评说:“不应该以中央名义去向下面调文工团员,特别是第三条,使人觉得像选妃子似的。”

这就是“选妃”的由来。尽管已经下了文,但这件事被彭德怀叫停了。

(摘自《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中共党史出版社,陈冠任著)

猜你喜欢
萧华罗瑞卿中南海
罗瑞卿:“阎王不要的人”
萧华将军的家风
中南海的深情
罗瑞卿在抗大(上)
罗瑞卿猝死联邦德国前后
罗瑞卿大将的最后岁月
萧华与王新兰:外力促成的红色恋人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