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我们在路上

2016-05-30 18:03许瑞森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型教育部社区

许瑞森

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人事司下发了《关于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加挂“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牌子的通知》,至此确立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又一个办学功能,即社区教育。经历了五年的执着前行,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转型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名字虽然改了,但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始终如一。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秉承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在参与和服务社区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忆往昔,峥嵘岁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型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开放大学始终把“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作为办学理念,强调“通过集聚、推送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机会和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很早就开始了探索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实践。

2010年12月4日,教育部在杭州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在本次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将“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牌子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

2011年3月,中心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并以学校名义签报教育部职成司,每年中心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除接受学校的监督检查外,要上报教育部职成司备案。

2011年5月,中心接受学校的委托,承担财政部、教育部 “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 项目。中心协调地方和行业15所电大开展项目研究,目前项目已经结题并通过验收,获得专家肯定和好评。

2011年7月,中心受教育部职成司委托,面向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以社区数字化学习为主题,在网上成功举办了社区教育成果展。该活动在2011年、2012年共举办了两届,半数以上的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参加了展示活动。

2013年3月,中心受教育部委托开展“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工作。调查历时两年,调查范围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为主,覆盖了61个示范区、49个实验区和80个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区(县),回收问卷总计101.6万份。

自2012年以来,为深化社区教育教学模式和实务研究,中心相继建立了59个社区教育实验中心(基地);5个社区教育学习体验中心;21个社区教育i-实验室(i-阅读、i-美术、i-书法、i-美食、i-歌唱、i-健康、i-创业设计等),对社区教育从活动内容到内涵建设开展了实践性探索。

近几年,中心相继出版了《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5-2011年)》《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12)》《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年)》《社区音乐教育 创造和谐之声——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社区音乐教育文集》《社区教育优秀论文集》《方兴未艾的全民终身学习——2014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催生社区教育活力。中心组织建设社区教育资源300多学时,其中包括文字教材、声像制品以及网络课程等。开展了社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社区教育立法、社区教育管理者能力培训等,培训近千人次。

回顾往昔,点滴成绩凝聚了全国电大同人的支持和帮助,包含了领导的信任和期望,也记录了我们的不懈努力。五年的历程有欢歌笑语也有酸甜苦辣,更多的还是收获。

二、看今朝,前途无限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区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实验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一定要站在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充分认识城乡社区教育的重大意义,把社区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正如鲁昕副部长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发展新时期的社区教育要重心向下、突出重点,要对社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创新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创新社区教育的载体平台,创新社区教育的资源供给,创新社区教育的途径方式,努力把社区教育打造成终身学习的有效平台,形成覆盖城乡的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体系。

前不久发布的“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数据表明,我国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累计700余个,占全国区县总数不足四分之一,这说明社区教育还需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发动。几组数据为我们今后推进社区教育明确了方向。

在本次调查中:

有71.93%以上的受访学习者对参与过的社区学习活动表示满意,认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能够各取所需,丰富了生活、提高了技能、提升了幸福指数。这也意味着社区教育工作越来越受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欢迎。

有84.9%的受访者认同“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表明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受访学习者中中老年人有75.72%,占四分之三以上。青少年不足四分之一。表明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以中老年人居多。中年人主要包括在岗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工商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参与社区教育,一是为了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提升工作竞争力;二是为了丰富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质;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从“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更好地融入社区。

有63.5% 的人对“利用社区学习网站学习”持满意态度,满意度得分有74.99 分。无论是人数还是得分,都说明人们对社区数字化学习有很大期待。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市民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实现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探索创新居民网上学习模式。

有65.8%的受访学习者认为“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收费合理”,51.84%受访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认同“社区教育活动收取一定费用不会影响百姓的参与率”。这表明,现阶段的社区教育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以公益性教育服务为主。同时,为了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创新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习者部分承担的经费分担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社区教育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不仅是提升居民个体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我们不仅要“面向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社会各类教育机构参与和服务社区教育,开展培训、咨询、服务和指导”,还要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工作模式和创新机制;搭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各类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建立和完善组织网络,推广社区教育研究成果;开发、建设、整合、推广优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专业化队伍和社区教育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和能力要求,是教育部和国家开放大学赋予我们的部门职责。

如今,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5岁了,年轻的它有着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和爆发力,正如我们的社区教育事业一般,蒸蒸日上。

中国社区教育学习网(www.shequ.edu.cn)已经开通。要闻、课程、大赛活动、i-实验室教学模式探索,这一平台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更多信息和优质资源及服务。

“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落下帷幕。该活动由国家开放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厦门市沧海区人民政府、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组共同发起,于2015年6月面向全国征集“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作品,并通过中国社区教育学习网向全国展播。

社区教育i-实验室发展到21个。从“i-旧物改造”到“i-理财”,i-实验室已成为社区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抓手。通过在线学习和线下体验以及不断丰富的赛事活动,不断完善社区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同时也在不断夯实社区教育的基础,凸显教育在社区中的功能。

中国社区教育近30年虽然有长足发展,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与城乡社区教育发展需求仍有较大差距。5年的切身体会,让我们觉得社区教育大有可为。面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定位,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面对时代对我们的选择,社区教育——我们在路上。

(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学习型教育部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