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引领专业建设的探索

2016-05-30 18:03杨卫华张思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实训

杨卫华 张思源

校企合作引领专业建设,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校企双方围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深入合作,共同制订专业规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企业的环境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为行业、企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驻马店市的职业学校大都成立有专门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职责是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实际,为职业学校提供毕业生规格及职业岗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对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学校和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教学工作提供宏观指导。

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计划,对与某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院校、往届毕业生进行调研,掌握行业、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信息,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前景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反馈毕业生在实际生产中所需知识、技能,学习、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了解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基础上,职业学校结合教学资源现状,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开发出与企业岗位相衔接的课程。以我市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在确定电气设备维修、电气设备制造、电气设备控制三个专业方向后,构建起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生产性实践课为模块的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专业拓展。

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原则,把满足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组织企业技术专家与学校骨干教师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特别注重专业设置的课程与岗位的结合,明确岗位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调整原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企业案例引入教学,突出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职业学校根据岗位要求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符合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具体操作程序为:

课程来源→企业调查→岗位分析→企业实际需求→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技能→形成课程特色→工作任务教学→课程教学标准

二、以企业为依托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要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就必须拥有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职业学校往往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速度,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1.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职业学校把企业的生产车间或生产线引入学校,由学校提供厂房或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在校内共同建立一个小型工厂或一条生产线,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给学生创造一个工厂化的生产环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车间”是学校的一个教学单位,把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如,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就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状况和专业优势,与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园内设立了一个专门加工车辆配件的生产车间。生产车间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和生产规程开展生产经营和实训教学活动。由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无偿提供原材料,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常驻学校,参与生产管理和实训教学。而高级车工班的学生在完成专业技能训练以后,就在“教学车间”里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企业的生产情景、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达到了教学目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校企双方都得到了实惠,而学生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提高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积累了工作经验,熟悉了本行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

2.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年要到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学习,主要是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的。因此,职业学校要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将学校的教学课堂直接搬进企业的生产环境中,由学校指派“双师型”教师常驻企业参与教学和管理,企业则抽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开展一体化教学活动。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直接引进社会上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来校执教,并对他们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既能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又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校企合作,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岗位技能和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参加生产实践,学习新工艺、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并积累行业工作的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校教师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使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双提高。

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以学校为核心,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协作精神、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都纳入评价范围。重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使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在内容上,注重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在能力考核上,采用企业实践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方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责编 黄紫鹃)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