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白玉璧

2016-05-30 10:48劳理殿中
新少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虞国晋军玉璧

劳理 殿中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是我国古代极为珍贵的礼器,在“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中,秦国就曾提出以十五座城交换一块赵国的和氏璧。1990年,在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guó)国古墓群中发掘的龙纹白玉璧,以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巧夺天工的制作,震惊了世界考古界。

规模宏大的虢国墓地

上世纪50年代时,为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组成了“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对三门峡库区上村岭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结果,发现了包括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两座太子墓在内的250余座贵族墓葬的虢国墓地。该墓地总面积达32.45万平方米,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时期的大型邦国公墓。

虢国是西周初年的一个重要姬姓诸侯国,开国之君为周文王的弟弟虢叔,原分封在宝鸡附近地区。西周晚期,受周平王东迁的影响迁至今三门峡—带,建都上阳(今三门峡市区李家窑村)。公元前655年,延续了300余年的虢国被晋国采用“假虞灭虢”之计所灭。

虢国墓地从1956年发现至今,先后出土文物3万余件,其中有不少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空白。

“假虞灭虢”

春秋初期,诸侯并立,互相你打我,我打你的,全靠实力取胜。其中晋国在这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可是,晋国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虢、虞两国虽然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毗邻,早有结盟。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这可就是晋国在吞并两国军事行动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了。

晋国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那就是用厚礼重宝贿赂收买虞公,拆散虢、虞之间的同盟,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待虞国中计、虢国败亡后再图后举。晋献公听了荀息这一献计后,认为计谋很好,但是还存在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珍宝,二是担心虞国的贤臣宫之奇会揭穿晋国的计谋。看到晋献公的犹豫,荀息就有话说了:我们送珍宝给虞国,就等于是将它暂时存放在那里,等我们灭了虞国,那些珠宝不就又成我们的了吗?至于宫之奇,虽有那么点能耐,但他的意见虞公不一定会采纳,用不着怕他。一番话打消了献公的最后顾虑,他决定依照荀息的计谋展开行动。

不久,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到了那里后,即晋见虞公,献上珍宝,并向虞公提出借道攻打虢国的要求。虞公既贪利收下了良马、美玉,又不敢轻易开罪于晋国,于是便应允晋国军队可以通过虞国土地去征伐虢国,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宫之奇一听,此事大为不妥,急忙谏阻:“不行,我们不能上晋国的当!”但虞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硬朝着晋人的圈套里钻。

公元前658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虞公践约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并通过此事进一步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条件。

时隔三年,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已彻底看清了“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说道:“虢国如果灭亡,虞国必然跟着完蛋。”力图以虢、虞两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要求。宫之奇见虞国灭亡近在旦夕,为避祸端,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声势远较前一次为大,可见其志在必得。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加以团团围困。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仓皇逃奔京师(今洛阳)。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国驻扎时,又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达到了吞并两国的目的。

这真是一石双鸟,后来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策略手段,被很多人效仿,

珍贵赏赐

1990年,考古学家们在虢国的一代国君虢仲的墓穴中,发现了一枚龙纹白玉璧。它采用上好的和田白玉制成,全器直径19.1厘米,色白而略泛青,晶莹透润,玉璧两面均饰有变体抽象的龙纹,纹饰大方流畅而富有动感,外边棱被磨得圆滑、体薄、微透明,制作十分精细,工艺非常考究。专家们认为:其堪称诸侯墓中的至高玉器、先秦玉璧绝品。

自古以来,白玉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在西周,“天子佩白玉”是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的具体体现。而且,雕有象征帝王的龙纹玉璧,通常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佩戴。但是,在只是诸侯级别的虢国国君虢仲的墓中为什么会出土龙纹白玉璧呢?

考古学家们在认真研究虢仲墓中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相关的历史记载后认为,龙纹白玉璧应该是周天子赏赐给虢仲的。原来,虢仲当时不仅是虢国的国君,也是周厉王的卿士,执掌着朝中大权。据史书记载,当年,位于江淮地区的淮夷国频频起兵造反。在周厉王十三年时,周厉王御驾亲征,虢仲等诸侯率领部队出击,不仅击退淮夷的进攻,还夺回了被俘的人和被劫的财物,对周王朝各诸侯和附属国,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捍卫了周王室的威信。因为虢仲在征伐淮夷中获得了卓越战功,所以,周天子将这枚龙纹白玉璧赏赐给他。

考古学家们认为,虢仲除了是西周时期卓越的军事指挥官,还是位玉器收藏大家。

古人视死如生。虢仲生前痴迷玉器,死后也不忘带走大量玉器与之相伴。在虢仲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技术工艺之精,都是西周罕见的。从质地上看其大多为软玉,分为青玉、青白玉、碧玉等,依用途可分为礼器、佩饰、用具等。其中仿生动物玉雕,有神秘莫测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展翅欲飞的玉鹰,活泼可爱的玉兔,造型各异的玉鹿以及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蜘蛛、玉蜻蜓等。据统计,这些仿生玉雕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温带地区所有常见动物种类,俨然一个袖珍版的玉石动物园。

镇馆之宝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2000年10月1日,在虢国墓地基础上建立的遗址博物馆——虢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主要收藏着虢国墓地出土的文物,按质地分有铜、玉、金、铁、陶、骨、石、竹木、皮革、麻等十余类。以青铜器、玉器为大宗。食器组合齐全,多铸有铭文;酒器器形高大、种类繁多;兵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车马器铸造精细、美观实用。其中,记载了虢国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历史资料的龙纹白玉璧被奉为镇馆之宝。

(责任编辑 张仁斌)

猜你喜欢
虞国晋军玉璧
假途灭虢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唇亡齿寒
趁火打劫(下)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玉璧金龙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儿歌解读中华典故
假途灭虢
阎锡山与晋军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