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心迷宫”

2016-05-30 16:02张美美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现实主义人性

张美美

摘 要:《心迷宫》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农村纪实影片。本片打破传统的垂直叙事结构,以当代农村为背景,一起凶杀案为线索,利用事件的横向发展,以视点人物的写作手法让观众如上帝般洞察全局。荒诞无稽的认尸闹剧反映了农村这个小社会丑陋的姿态,批判了当代农村整体法律、道德意识低下、人性沦丧等社会不正之风。

关键词:现实主义;集体意识;人性;社会问题

故事发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里,讲述了一起凶杀案引起的荒诞无稽的认尸闹剧。影片没有按事件的垂直顺序进行,而是采用平行空间、即多线交织式的叙事手法,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将“悬疑就是桌子底下的炸弹”演绎地淋漓尽致。影片以肖宗耀、丽琴、村长这三线来交错编织平行空间的复杂事件,又将所有事件封闭在一个环形空间里,看似毫无关联实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没有华丽的场景渲染,没有豪华的明星阵容,普普通通甚至略显粗糙的拍摄,让这部电影显得真实,不做作。故事采用多角度描述,复杂却不凌乱,利用对话进行角度转换,这种非线型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如上帝般洞察全局;结合三线叙事的结构,时间安排上也采用三线式的提醒,巧妙地给予观众暗示。影片全程并无歇斯底里不堪入目的画面,而是循循渐进,抽丝拨茧式地揭开真相。电影巧合套着巧合,荒诞盖着荒诞,绕了一圈尸体还是原来的尸体。回过头来看,结局就是开始。

影片中一位并非主角的演员讲出了一段意味颇深的话:有些事,放他在心里,像石头一样压他一辈子,他一辈子都会对你好;要是问出来了,这石头就搬到自个心里去了。每个人都在说谎言,而说了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谎来圆这一个谎,如同一个点折射后衍生出两条线,无数条线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迷宫。在平淡的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导演安排这样一位配角来揭示该片的主题,也正如整部影片,虽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肖杀死白虎,黄欢假孕骗婚,村长烧尸掩护儿子,丽琴与旧情人偷欢,大壮知情不报,白国庆为躲债借假尸……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事物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一具棺材换了两家,黑色幽默的外表下则是对良知的寻问。

《心迷宫》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深刻揭露了当代农村的丑态,批判了农村集体道德缺失,人性沦丧等种种社会问题。现实版的“心迷宫”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里的每一个点折射到现实中能衍生出一个故事,扩大了的心迷宫是更加直白惨淡的现实。

年轻一代与父辈的观念差异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年轻人,他们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冲出贫穷的牢笼。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靠着知识改变命运,虽实现个人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们却横亘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上不去,也不愿下。阶级固化却让这些向上流动的农村人难以被社会接受;二是外出打工赚钱,他们拼体力,熬时间,忍气吞声。社会不愿接受他们,但又离不开他们。

肖子选择的就是第一条道路,从小受到良好的城里教育。父亲的独断使得他想要反抗,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冲突激化矛盾,矛盾加剧反抗,所以肖子不满父亲安排的工作,不听父母的婚姻安排,和村里的姑娘谈起了恋爱。农村教育跟不上造成集体思想落后,家家户户还秉持着老一套的观念认知。村长一家是典型的男权家庭,女性地位低下,上听夫命,下抚子女。事发的四天里父子俩没有说过一句话,年轻人和父辈缺乏沟通,巨大的观念差异使得他们没有共同语言,难以相互理解、彼此亲密。当父子俩心力交猝地站在棺材旁时,儿子口中呼出的一声爸给观众留下无限猜想,是无奈,还是悔恨,亦或是释然?

肖父为官清正廉洁,德高望重,指望退休后安享晚年。谁知无意撞见儿子杀人,肖父护犊心切,点火烧了尸体,制造出一个完美的自杀现场。肖父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朴实庄稼人,他更想让尸体入土归根,却屡屡闹出笑话: 黄家人认为尸体是黄欢,揪出了与旧情人偷欢的王宝山;处理尸体的师傅认为尸体是丽琴的丈夫陈自立,肖父心知肚明,旁敲侧击的暗示丽琴并再三询问,也正因为肖父的一通电话导致真正的陈自立不慎坠崖身亡。肖子逃到城里,完全不知道村里发生了什么,惊慌度日。肖父也饱受折磨,一辈子两袖清风为人坦荡,如今却落到这步田地,他的心事正如这具棺材想埋埋不掉。无奈只好偷走焦尸埋到自己猪圈,无巧不成书,尸体的哥哥想要借假尸躲债,本以为终于“物归原主”,风波平息的肖父心力交瘁,决定辞职,却在辞职回家的路上发现原本应该已经入土为安了的棺材,被停放在半山坡的小凉棚下。找人理论,却被堵的哑口无言,内心的痛苦与折磨让肖父显得极为狼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不幸

中国传统式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农村更是墨守成规,自由式的恋爱在他们看来有辱门风。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就这样绑在一起,幸福或是不幸福都是一辈子,又或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何为幸福,何为自己的追求。生存和繁衍后代是人类生物性的两个终极目标,他们结婚的目的便是后者。

媒妁之言的深层含义便是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很适合结亲。影片中的丽琴和宝山便是一对苦命鸳鸯。因男方家里不同意,两人成立了各自家庭。丽琴下嫁给瘸子陈自立,又和旧情人暗通曲款;陈外出务工,在城里包养小三。门当户对与包办婚姻结合而生的婚姻更是一场悲剧,丈夫对丽琴实施家庭暴力,纵使在外包养小三也不愿离婚,为着所谓的脸面。有一些人衣着整洁,谈吐风雅,是为真君子;有一些人附庸风雅,装腔作势,可谓伪君子;还有一些人如跳梁小丑,人人见而唾弃之,可谓小人。

很有意思的是今年过年的一起轰动性社会新闻《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据报道已证实为假新闻):门当户对还是“凤凰男”、“孔雀女”?门当户对并不能简单地凭阶级划分,提里奥·弗丁曾说过:“我见过最高尚的兽人,也见过最卑劣的人类。”善男信女不能因为外地、没钱就被贴上“凤凰男”、“孔雀女”的标签。爱情没有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可怕的是在农村很多人没有选择,只能听从长辈的安排。

结婚后丽琴才发现丈夫有家庭暴力,早日摆脱暴力的丈夫成了丽琴的心事。因此,她并没有再三确认,只凭一张身份证就认定焦尸就是丈夫陈自立本人。这种包办婚姻如纸一般脆弱,不堪一击。没有感情维系的婚姻只会造成夫妻双方的痛苦,两个家庭的不幸。在别人眼里看来只是笑话的故事在农村却真实的发生着,表面看似质朴的农村实际上比城市更加复杂。究其原因也是农村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固化,结婚就是给儿子找个媳妇,把女儿嫁出去,只要两家人同意,这桩婚事就定了。现实甚至更加荒谬,所谓结婚,就是在村里摆桌,亲朋好友到场见证,仪式结束,大婚礼成了。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生儿育女的男女、没有结婚证的“夫妻”都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婚后离家出走不顾孩子的妻子或丈夫。

亲情的剥离

在农村子女成家后与父母分开,各过各的生活。表面一家人和和气气欢欢乐乐,一旦牵扯到钱,跟亲人反目成仇的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影片中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哥哥白国庆借假尸躲弟弟白虎欠下的债,在哥哥眼里,有这么一个弟弟似乎还不如没有,干脆让弟弟“死”了算了。长兄如父,弟弟走上歧途做哥哥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在弟弟的生活中,连哥哥的影子都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去哪了?所谓的血脉相连只不过是世界上多了一个和自己有同一个姓的人。他们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亲情和集体意识势单力薄,终究抵不过钱字。人世间最弥足珍贵的东西在這里一文不值,甚至被人无情的抛弃。

同时影片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为了养家糊口,农村的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正如影片中的画面一样,大都是中老年人,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让整个村子看起来非常沉闷,没有活力。留守的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正确的认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情感上来自父母的爱与呵护,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些孩子性格心理发展异常,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也有些孩子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锻炼地异常坚强和勇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的老人承担着巨大压力,背负着隔代教育的重担。他们缺少精神慰藉,得不到关爱照顾。老人、子女、孩子三环相扣,缺少一环,势必会打破平衡,走向极端。但是现实的贫穷逼迫着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留下情感脆弱的老人与孩子,长时间的孤独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创伤,这是用多少金钱也弥补不了的。老人和孩子是弱势群体,但未见人们对他们有怜悯之心,不曾给予善意,每个人都竖起一道厚厚的城墙,把自己围的严严实实,也隔绝了人间冷暖。

道德的缺失

城市的灯红酒绿掩盖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勤劳朴实的农民背着苍天在黄土下埋藏了多少故事。归根到底一句话: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故事。社会丑态在农村一丝不挂地暴露在阳光底下。

有很多时候人并没有选择,只能走上一条不归路。只要不贪心,他们虽不能大富大贵,倒也能平平稳稳地过日子。一旦起了邪念,必定陷入内心的迷宫,人就会走不到出口,回不到入口,越走越茫然。白虎想靠赌博发财,偷钱包,胁迫他人诈取钱财,最终死于非命;黄欢想利用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攀上村长儿子肖,因她捏造假怀孕而引发命案,终以惶恐度日;陈自立外出打工包养小三,在家施暴,失足坠崖;王宝山丢下怀孕的妻子与旧情人偷欢,夜不归宿的他被人指证有杀人嫌疑,情急之下说出实情,脸面丢尽,差点妻离子散;大壮对丽琴有好感,所以对掉下山崖的陈自立没有采取任何解救措施,而丽琴发现了掉在大壮车里的陈自立的拐杖,退回大壮送的手镯;白国庆不念亲情,对亲生弟弟的生死毫不在乎……

“村里烧荒年年出事”,一条生命的逝去似乎是一件寻常事,人命如草芥,人性的淡漠让人毛骨悚然。法律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只是口头上的概念,不是保护手段、也不是防御武器。仅凭一句话、一个身份证就能堵住悠悠之口,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更为这些不法分子提供给了猖獗的资本。与其说人善被人欺,倒不如说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一个人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无意识,那么问题就上升到了更深层次的层面:道德败坏。一幕幕悲剧的上演,人性的丑陋在这里一览无遗。影片将人内心深处的丑恶撕裂,鲜血淋漓的事实让人嗔目结舌。

心事也好,心迷宫也好,只要牵涉其中,就不可能全身而退。现实中的心迷宫早已根深蒂固地盘踞于当代农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迷宫里的人,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

《心迷宫》给出的结局是:一切又回了起点,抬尸体上山的殡葬队遇见接妻子回家的王宝山,拿着丽琴退回的金手镯的大壮,以及从县城回来准备自首的肖子。肖家父子之间横着卖不掉的棺材,埋不掉的心事;黄欢埋了偷来的肖父奖章,埋掉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心事;丽琴埋了丈夫陈自立的骨灰和手杖,埋掉了摆脱变态丈夫的心事。有些心事我们可以埋掉,有些心事却埋不掉,正如一句古语所言:“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

参考文献:

[1](美)查特曼著,徐强译.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

[2]红鱼.专访忻钰坤:你们登高,我且向远处行一行[J].电影世界,2015(10).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现实主义人性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新法律现实主义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功能与人性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