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016-05-30 19:23李雪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关键作用人民战争抗日战争

李雪琴

【摘 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人歪曲历史,吹嘘国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以行动率领理论指导,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人民战争;领导地位;关键作用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为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执行了正确的政治上的路线

1.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战,彻底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

1932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对日宣战,比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整整早了9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翌日,中共中央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与抗日的革命者,应该沉着地完成一切必需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而7月17日,蒋介石才宣布准备实行对日抗战。当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溃退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却迎着日本侵略者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实,不仅说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把抗战到底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路线。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推动建立并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首先向全国人民宣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呼吁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目的就是要达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以避免中国新的大规模内战,在抗战时期,即使国民党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反动政策,发动皖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都尽全力避免军事冲突,避免与蒋介石决裂,始终致力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胜利的基础和关键

1.共产党人勇于为国家、民族牺牲的精神,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模范

1937年,毛泽东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与敌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正是他们的模范作用,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使得抗日战争才有了力量和胜利之源。而国民党弃人民利益于不顾,节节退让,是不可能带领人民打胜仗的。

2.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抗战

国民党对抗战是没有任何信心的,而早在1935年毛泽东就指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论持久战》,更是阐发了中国民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号召全民动员起来,进行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持久抗战的胜利。在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抗战。日本著名的史学家井上清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败于美国,而且更惨的是败于中国。正确地说,败给了中国人民。”

3.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开辟敌后主战场,坚持抗战

整个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消极抗战,采取妥协、退让甚至图谋投降的总基调,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国民党军队“叛逃的将军1941年有12个,1942年有15个,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离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区,以对抗共产党游击队”。当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中国共产党军队却挺进敌后,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成为全国抗战重心,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陷日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敌后游击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并使人民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果对比

(1)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后,敌后战场就成了中国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五,人民军队由5万发展到12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19块抗日根据地。

(2)国民党的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五,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由200万发展到600余万,丧失国土共275.3万平方公里,丢弃城市1100余座,遗弃同胞2.8亿(当时全国人口4亿)。

(3)1944年9月18日,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不亡,是由于有了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地由我们支持了抗战局面。”

四、结语

从总体和本质上说,国民党与共产党都对抗日战争做出了牺牲和贡献,但国民党政府虽然也曾在抗日战争中处过“中流”的位置,但它往往被迫抗战,消极抗战、动摇、彷徨、妥协、退让,从抗日前线撤出,消灭抗日武装,大量投降敌人,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结果是溃散甚至溃逃,并没有起过“砥柱”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向抗日前线开进,在《论持久战》理论指导下,建立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到敌人后方去开展人民战争,行动率领,形成事实上领导作用,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注释:

①《人民日报》2015年7月31日

②毛泽东:《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毛泽东年谱》,中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⑤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关键作用人民战争抗日战争
打一场人民战争
转出新动力 积蓄新潜能
必须坚持“建统一战线、打人民战争”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激活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关键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日战争(第一卷)
Climatic changes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expansion of endorheic lakes in Xizang (Tibet) since 1995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学习朱德关于人民战争论述的体会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