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评改的研究

2016-05-30 10:15乔石英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评改小学生作文

乔石英

摘 要:作文评改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的作文评改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帮助教师调整作文教学策略。然而,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一大难题,因为教师的付出与收效不成正比,本文从评改主体、评改内容、评语写作三方面揭示了现实问题,并对其原因和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评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12-02

作文最能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入门阶段,是为以后的作文写作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作文评改是对学生写作的一个反馈,有效的作文评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然而一些低效评改不仅浪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学生来说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是按照要求将学生的见闻、感受甚至想象表述清楚;作文评改对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针对作文中出现的格式、书写、内容、表达方式、结构、情感等不得当的地方予以指出,并引导学生用文字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然而一直以来,作文评改是令语文老师遭难的头号难题,因为作文评改的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但是收效甚微,效果不好。

一、小学生作文评改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评改主体单一,以教师批改为中心

教师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语文作文评改上表现为教师包办,尤其是小学教师,他们对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是“包批包评”。学生的任务是将见闻、体验、想象等信息输出,呈现在写作中;教师的任务是向所有的学生予以反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改,还要引导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进步,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多方面差异,比如,经历不同、年龄悬殊、思维方式相左,学生呈现的作文角度很有可能和教师不一样,教师按照成人的角度评判小学生的作文,学生对教师的评改可能会有无法理解的地方,甚至无从改进。

(二)作文评语有失规范

对学生来说,正处在言行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的言行对他们有示范作用。规范的作文评语给学生一个正向引导,清爽醒目、美观大方的作文评语,不仅能使学生看起来心情舒畅,而且会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起到榜样作用。失范评语则给学生透露一个错误的知识信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会及时把错误的知识信息剔除出去。经常听到小学生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写的”,言外之意,学生认为教师写的就是对的,教师就是一切标准的代表,这就给教师们敲响了警钟,扪心自问,自己的言行是否都能给学生传递正确信息呢?在作文评语中,出现的标点错误使用,错别字、病句、格式错误、用词不当、字迹潦草等评语失范的种种表现,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负面示范。不仅没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还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情,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

(三)评改内容模式化、空洞化,有失人文色彩

常见的作文模式评语,比如涉及到中心思想的,写得好的就是“中心突出”,写得不好的就是“中心不突出”;涉及到书写格式的,写得规范的就是“书写工整”,写得不规范的就是“字迹潦草”;涉及到鼓励学生的评语,一般是“继续努力”“有进步”等,这些模式化的评语就像没有感情的文字。如果学生每次看到的评语都是相似的,对他们来说不仅感觉到没有新意,也起不到启发作用,在改进作文的时候,很难下手。这样毫无个性、无针对性的评语,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无益处。

此外,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对于很空洞的评语无法理解,比如“中心不突出”“结构不严谨”“内容不具体”等,这种评语看似都是专业术语,但小学生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具体的指导信息,就是具体要怎么做才能使作文中心突出,怎样才能使结构严谨,如何使作文更加具体。正因为此,在下一次的写作中还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作文水平仍然没有提高。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作文评改中对作文主体的评改也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作文评改,普遍重视对作文本身的评改,总是就文论文,就事论事,很少涉及通过作文评语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文”没有做到恰当结合。

二、小学生作文评改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教师评改作文工作量大

语文课程是小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时安排较多,工作量繁重,不仅要备课、上课、批作业,还要进行学生工作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就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文评改。因此,短时间内呈现作文评改的效果可能也会有失理想。作文评语的编写会占用较长时间,为了节约写评语的思考时间,但出于责任意识,不得不写,就会出现一些空洞敷衍、模式化的评语,更有甚者,只写一个“阅”字。

(二)教师对评语的认识不足

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最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注重如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把重心放在了作文的讲评上,在评改作文的时候,只是把浮于表面的规范错误指出,不予以文字点评,认为评语无关紧要,只需在课堂上统一讲解就可以,忽视了评语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功效。

教师对评语的认识不足还表现在评语的专业素养水平上。教师可能不知道评语具体怎么写,不清楚评语要遵守哪些原则,不了解评语方式,从而会出现一些随意的、低效的评语。

(三)作文评语缺乏统一指导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获得关于作文评改的专业培训,即使涉及到作文教学部分,也很难具体到写评语环节。缺乏统一指导,学校对此不予重视,不仅使教师轻视评语环节,还造成作文评语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对作文评语的自行探索,很容易导致作文评语主观化、随意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产生评改的误差,甚至会造成评改不公平。

此外,关于作文评改的研究很少,对作文评改没有形成科学和具体的规划,对诸如此类的知识都是略有提及,却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导致教师忽略其重要性,即使想学习也很难找到较为权威的参考书。

三、小学生作文评改的优化对策

(一)多主体参与评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改作为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也应承担主体任务。在作文评改时,学生具有评改和受评的双重身份。写作文是一个对内容回忆、想象、体会,对形式进行组织、编排的导出过程;评作文是一个改正、反思、借鉴的吸收过程,两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闭路循环。对一篇作文的评改主体可以是自己、是同学、是教师,这样就是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评改,可以全方位地看待自己的文章。自己在评改过程中,通过比较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作文,不仅可以吸取他人的写作优势,拓宽写作思路,还可以纠正偏颇的认识,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在学生自我评改和同学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改,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改善评改效果。学生的作文评改主体由一个变成多个,作文的关注度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在作文改进上下功夫,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二)教师增强规范意识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在进行作文评改时,要注意书写格式、标点、用词、字迹书写。评语并不要求字写很漂亮,但一定要力求工整,最起码学生能够顺利识别。教师规范的书写,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舒服的视觉冲击,因为清爽醒目的评语,使学生看起来既顺眼又心情舒畅。评语不仅是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也是一种隐性教学,它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写作水平、细心程度等,这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三)加强对作文评改的重视

学校的教研会,学科小组是一线教师接受作文评改指导最有效的地方。学校应该统一给语文教师进行作文评改培训,包括评改方式、评语的作用、遵循的原则、如何写出有效评语等,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总结经验,共享有效评语的写作以及如何将作文评改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让教师全面认识作文有效评改的特点、功能及技巧,以提高作文评改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语文教师对作文评改的重视,促进作文评改能力的提高,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四)撰写有效评语

评语要用心写,要对学生充满爱,让学生从评语中读出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关心,因为小学生渴望被肯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有效评语要基于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理解力,明确学生问题所在,并给予对策提示,避免使用一些空洞的模式化语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书.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刘明.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朱明坤.高中作文评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张钰萌.义务教育阶段作文评改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陈芸.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评改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7]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蒋碧艳,梁红京.学习评改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评改小学生作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文要厚积薄发
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试论作文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