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心理健康教育,走特色德育之路

2016-05-30 10:15王忠强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王忠强

摘 要:德育工作者应明确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品德形成的规律,创新德育方式,拓展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心理咨询;健康网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17-02

被誉为“辽西清华园”的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就像是从远古走来的儒雅君子,志存高远,又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东风,阔步向前。近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和谐向上的校风,从立德树人的发展角度看待学生德育工作,以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抓手,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在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刚柔并济,因材施教,小步子,分层次,在辽西地区率先逐步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培养“健康人、快乐人、幸福人”的路上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以心促德的特色德育之路。

一、正视工作瓶颈,更新教育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感受上,还是家长反映的教育困惑上,我们都深刻感受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认识到“棍棒出孝子”式的惩罚与批评方式有时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还让学生内心更反感,造成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如果不能及时正视问题,更新教育观念,不仅不能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还有负于每个家庭的期待与重托。因此,无论是出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还是出于学校德育管理角度,我们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分工,把行政要求与积极宣传相结合,力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学业提升保驾护航。

二、转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以往学生的德育管理主要由德育处负责,形成德育处、年部、班主任逐层负责的管理体系,这样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稳定的教学秩序,但重心更倾向于“管理”与“惩罚”,强调惩罚错误行为的警示作用,缺少对如何才能避免或者减少学生犯错误的思考。

教育是使人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学校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地方,惩罚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最好的德育思维不是让学生体会犯错误之后付出的代价,而是通过日常的教育与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少犯错误,将规范与制度内化于品行与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弥补了德育管理存在的不足,更使德育管理从外化言行习惯提升到内化品行心态这样一个高度,心育服务于德育,使心育与德育相结合,才能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德育目标。

三、创设组织机构,师生共同参与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相对稳定的工作场所是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证。学校于2009年设立心理咨询室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同时与德育处和团委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领导小组——德育处——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心育委员——家长为基本链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开通了心理热线和求助信箱。

工作具体内容:

1.建立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档案;2.解除个别师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烦恼,进行个案咨询;3.组织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4.定期组织师生的团体拓展训练,增加师生了解,增进师生情谊;5.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向其他学校学习;6.定期为教师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7.鼓励其他任课教师加入兼职心理教师行列,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富实效。

四、家校共同配合,创设美好环境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本来就不平衡,这一时期又要面临重要的人生课题——高考,内忧外患使很多学生出现成长的困惑与烦恼。有人说: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总会有一个问题家长。因此,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心理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家教观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把家长的健康心态作为树立正确家教观的突破口,目的是使家长摆正心态,正视孩子的学习,正视孩子的成长,正视自己的期待,把握教育的时机,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有快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子女。所以,我校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讲座,创设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针对孩子成长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观察孩子的叛逆,如何正确认识“早恋”,如何完善孩子的个性等,家长们在一起讨论分享,群策群力,每次讲座之后家长们都反映受益匪浅,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五、大胆心育探索,创新德育特色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我们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的感染作用。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师生值周制度,提倡文明走廊、国旗下讲话制度,开展书画比赛、元旦文艺晚会、田径运动会,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互助、竞争的良好习惯和阳光心态。明确要求班主任以爱心与民主治班、师生平等交往、尝试班级自主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造宽松的班级气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尊重、互相友好、缩短心理距离,提高了校园的文明程度,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社团活动——学生心灵的后花园

我校共有24个社团,涉及文学、体育、(下转36页) (上接17页)艺术等诸多领域,每个社团都有指导教师,社团活动时间为每周五的第八节课。社团活动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社团活动看似是学生们在娱乐,在放松,但其实都是学生们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好机会,他们在活动中发掘了自己的潜能,开发了自己的兴趣,学习之余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我校有几个明星社团,不仅在校园内活跃,还走出校园,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三)转变观念,立体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独的一个部分,更不是某个部门和一个机构的工作,全校上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都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用阳光乐观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将心理学理论、方法、技巧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既有利于个别学生和个别问题的处理,又有利于班级管理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由于我们心理健康工作的全面性与实效性,我校被评为葫芦岛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四)科研引领,共享教育资源

我校以教研为契机,以课题为抓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上上下求索、硕果累累。定期组织班主任、心理教师的教研讨论活动,针对一些个例和特殊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服务,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校自编《用我的心牵你的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的编排调动了各个学科、各个层面的教师,教材内容更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师主持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建构与探究》课题成为葫芦岛市“十二五”重点课题,为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借鉴。很多任课教师都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心理学理论水平,更加懂得如何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檀传宝.学校德育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
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医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