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6-05-30 10:15陈明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生实际数学游戏问题情境

陈明钟

摘 要:数学活动课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数学活动课教学现状,从四个层面为数学活动课教学支招: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为数学活动课提供支点;其次,引入数学游戏,为数学活动课提供素材;第三,优化小组合作,为数学活动课提供保障;第四,贴近学生实际,让数学活动课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遵循原则,引进活水,重塑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 ; 问题情境 ; 数学游戏 ; 合作学习 ; 学生实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35-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数学活动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把要学的东西展现出来。它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识,如果动手做,可以达到90%以上。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灌输”,而要努力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误区

(一)淡化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功能

由于部分教师淡化了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功能,把数学活动课看作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小灶”,内容选择较难,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多数学生穷于应付。事实上,初中数学活动课必须“阳光普照”,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误解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本质

现在,虽然一线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对数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理解欠缺,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三)忽视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原则

有的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课时,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随心所欲,导致在选择教学素材时,无的放矢,情境设计牵强附会,晦涩难懂,使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热情大打折扣,效率普遍低下。

二、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问题情境——为数学活动课提供支点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倾向,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数学活动。例如,对于问题“已知两个同心圆的半径,求圆环面积”,每个学生都能求解,但可能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将问题放置到下面的背景中,“用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绳子给地球加个圈,在地球与绳子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缝隙,这个缝隙中能够放进一个拳头吗?缝隙的面积有多大?有人猜大不了多少(1米相对于赤道的周长4万公里实在微不足道嘛!),可是有人猜缝隙的面积比你们学校大多了,你的意见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学生的经验往往并不可靠,每个学生都想实际算一下,证实自己的猜想,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数学游戏——为数学活动课提供素材

教师以游戏为载体,能让学生在开开心心享受数学活动课的同时,感受数学之奇,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让他们在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得到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

如苏科版数学八(上)学习了《中心对称》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随便画一个长方形棋盘,然后准备足够用的军棋棋子(形状是较小的长方形),让两位同学轮流放棋子(所放棋子不能重叠),直到不能再放为止,能放下最后一个棋子的人算赢。乍一看,这盘棋谁输谁赢似乎只能靠运气,其实不然,下这种棋是有窍门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他们探求其中的奥秘。顿时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探究。通过讨论研究,最后揭示:只要你先走,并把第一个棋子放在棋盘的正中心,然后采用“中心对称”的原理,就能做到百战百胜。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引导学生在玩中生疑,玩中释疑,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游戏教学,不仅是在“做”中学,还在“趣”中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为数学活动课提供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合作探究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课研究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要突出实践,以“做”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参与数学活动,首先要让学生脚踏实地经历这种“做数学”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用一块长方形的硬纸片做圆筒,做好后另加一个底,哪种卷法容积最大(不裁剪)。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用长方形硬纸片的长做底面周长时,容积最大。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做”的方法。我们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渐渐掌握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方法。

(四)贴近实际——让数学活动课融入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但是,生活中的数学究竟在哪里?作为教师,应努力整合内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习鲜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了《图形的旋转》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给班级黑板报设计漂亮的花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

要让数学课充满生机,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核心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应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让学生进行发现和创造,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思考解决。比如,教育储蓄问题、生产利润问题、方案优化设计问题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植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案或模型。

我们的数学活动课教学必须从静态的书本走向动态的生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置身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数学活动课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原则,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应得到关注和尊重。数学实践活动课要适合学生的基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出对数学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活动课要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强调操作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个性,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生活化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数学活动的内容要适合学生实际,应根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通过活动课教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活动课的形式,数学活动课也不是对所有的数学内容的教学都是有效的,还应注意把握好度。为了摆脱以往羁绊学生思维的刻板模式,必须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再现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回放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探索、亲手实践过程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刚.揭示本质,挖掘思想,注重思维,提升素养[J].中学数学,201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章飞.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

[4]李玉龙.新课程课堂变化的若干问题探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田更.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原则[J].数理化学习,2013,(10).

猜你喜欢
学生实际数学游戏问题情境
小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谈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巧用数学游戏,成就精彩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