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提问促进思维培育的思考

2016-05-30 10:15蔡欣欣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蔡欣欣

摘 要: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将语文与思维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提问培育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本文提出了以课堂提问促进语文思维培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思维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44-01

一、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问数量多。教师盲目追求热闹的氛围,达到互动的假象,设计数量多、难度低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参与。教师的提问相对封闭,满足于对学生语言知识情况的检测,而开放性问题较少,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回答照搬多。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存在局限性,思维活跃程度不高,当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后,他们满足于直接从书中“抽”出答案,喜欢套用固定句式作答。

理答重复多。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理答,恰当的理答具有指向性,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追问,提高学生对思维材料的整合、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学生心智的开启。但部分教师重形式轻实质,重复文本中的语句,缺乏“追问”,不去引导学生感受其内涵。

教师代答多。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预设”,与“标准答案”有出入的时候,教师会打断学生的回答,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教师少理答而多代答,缺乏对学生表达语言的锤炼、思维的培育。

教师候答少。教师提问后,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部分教师的候答时间过短,甚至不留有候答的时间便让学生匆匆作答。学生的思维尚未深入,回答浮于表面。

二、以课堂提问促进语文思维培育的有效策略

(一)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有效的互动,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装,也不是无谓的重复,“满堂问”挤占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到阻滞。教师要删繁就简,控制问题的数量。教师要善于提问,要能把握文本重点,能叩开学生的心扉,能启发学生思考。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学生从文本中能感知到:“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教者让学生读第7、8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追问:“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发现,“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教师的提问要遵循“低起点、缓步子”的策略,问题与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形成序列化的问题串,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层层深入。如在《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中,教者设计问题串如下:(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两人是孪生兄弟,你知道什么是孪生兄弟吗?(2)“孪生兄弟”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3)演示火星、地球图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二)挖掘开放问题,提升思维水平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的提问不囿于文本的表象,而要引领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感知文本,让学生从具体表象出发,经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抽象思维。教师提问不能蜻蜓点水,要设计开放性问题,不拘泥于统一的答案,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如在《草原》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在品读第三自然段,在所见、所闻、所感的基础上,思考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两句诗中体会到什么。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有学生从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中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深厚,有学生从“何忍别”中感受依依惜别的感情,也有学生从“天涯碧草”、“斜阳”中感受草原之美,想象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至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告地告别的情景。

(三)合理运用提问,丰富思维经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每一单元有不同的主题,每阶段的目标也是呈螺旋上升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要从思维培养的角度开展教学,要拉近新知与旧知的距离,要透过现象探求本质,让隐性经验成为显性,使新知得到顺应与内化。如在《安塞腰鼓》一文学习中,教者根据学生以前掌握的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让学生在鼓声中品读文本,感受内涵,说说这里的比喻、排比句有什么作用。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前经验”展开思考,讨论,感受安塞腰彭的气势恢宏、雄浑有力,感受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产生要冲破束缚、摆脱阻碍的渴望。

(四)设计梯度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教师的提问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设计链条式的问题,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灰椋鸟》一文学习中,教者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2)什么原因促使“我”改变对灰椋鸟的态度?(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察灰椋鸟归来的情景?教师也可以设计辐射式问题,围绕中心可以辐射出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阅读视角理解文本,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肩负着培育思维能力的重任,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透过文本的“外壳”感知、体验,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汇、心灵的对话。

参考文献:

[1]于沛文.提倡语文思维,加强品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乐燕波.让语文课堂绽放思维之花[J].文教资料,2009,(7).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