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探索

2016-05-30 10:15陆红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话小学文本

陆红平

摘 要:学生在学习很多课文时,如果能够和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就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感受。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文本;对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63-01

随着新课程理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影响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积极做出更新。学生在学习很多课文时,如果能够和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就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感受。教师可以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一些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展开和文本间的有效对话。这不仅是一种非常值得尝试的教学思路,也会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体会。

一、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做好精心预设

在组织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时,首先要做一些合理的教学预设,这是保障学生的对话过程能够良好展开的基础。教学预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文本的特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学生和文本间的对话模式,尤其是对话沿着哪些话题发展,对话的焦点应当放在什么地方,这些都需要在教学预设时予以确立。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思路要有一定程度的预设,这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节奏,让教学过程按照设计的流程展开,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知识教学,为学生的知识吸收提供良好铺垫。有效的教学预设是让学生和文本间的交流对话能够高效展开的基础,这也是充分发挥对话教学优越性的一个前提。

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就预设了学生一次又一次与文本的层递性对话。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与课文对话,寻找收获;接着,在学生第一次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中描绘的大自然这本绿色课本的特点,感受青山和绿水间的对话,然后,请学生体验角色,直接进行“青山和绿水”的对话;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作为课文的读者还有什么话想要说吗,想对谁说?”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引导方式让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实践,学生也在和课本的层递性对话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于文本的学习感受。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文本教学范例,也说明教师只有精心做好对话教学的预设,教学过程才能高效展开,这也是保障对话式教学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的基础所在。

二、倾听学生真实感受

在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时,教师很有必要倾听学生内心的感受,这是在展开对话教学时很有必要把握的一点。在学习一些有一定思维难度的文本或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对于相关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究很重要。小学生虽说知识积累非常有限,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是童心无限的。很多时候,他们会产生一些成年人从来没有过的看问题的角度与方法,也会有一些让教师十分吃惊的想法。这些想法与观点中蕴含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这些又是十分珍贵的部分。教师一定要善于聆听,要倾听学生内心的感受,鼓励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这不仅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也是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待实践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在给学生讲授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时,我通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引发了学生和这个成语间的对话:

师:刚才,老师听见某某同学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可惜声音太轻了,老师没听见,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生: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

师:(赞许地)是啊,为什么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呀?

生1:他以为井是他的家,所以不愿离开井里。

生2:青蛙在井里住惯了,就不想再出去了。

生3:也许是井里原来有水,它是在井里长大成了青蛙,觉得井里很宽敞。

生4:小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有妈妈来给它送食物,他不用担心什么。

就这样,在和教师的对话中引导学生实现了和这个成语的交流,通过对话交流中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其实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这种自然同时轻松愉悦的对话教学过程化解了学生对于成语理解的障碍。

三、对话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

鼓励学生和文本间的有效交流对话,能加深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理解与感受。但是,如果教师让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对于对话教学缺乏充分预设,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要创设更多真实有效的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情境。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深化学生对于所学文本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时,有的教师这样设计对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仅用不到10分钟让学生读课文和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和手头资料解答疑难问题,接着是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这个故事谈谈感受与启发。教师缺乏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对话的过程不够充分,学生和文本交流的缺乏深度,这就使对话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要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在设计对话教学时要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交流的问题、重点等都非常明确,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和文本间的对话才会有更多思维火花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彭志祥.阅读教学中生本对话的追求[J].小学教学研究,2006,(4).

[2]米靖.论基于对话理念的教学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5,(3).

猜你喜欢
对话小学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