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智慧在课堂变革中成长

2016-05-30 10:15张迎春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智慧课堂小学语文

张迎春

摘 要:语文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让课堂迸发生命情感,彰显生机与活力。本文主要从激活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生活实践等方面构建智慧课堂,让教师在课堂变革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68-01

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语文老师不能固执地沉湎于“经验”,也不能如履薄冰地生活在别人评价的樊篱中,要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追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智慧课堂。然而,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的偏失,教师的惯性思维作祟,难以掌控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固守“授受”的教学模式,采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方式,学生满足于围着教师的教棒转,习惯于顺从,其感官备受压抑,缺少主体的参与、热情的投入,语文课堂异常沉闷,犹如一潭死水。

教师在体验、反思、省悟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教学智慧,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师生对话中使语文课堂产生生命的灵动,迸发生命活力。

一、激活学生情感,焕发生命活力

学生是自主发展、情感体验的主体,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绝不是在头脑间的简单传递,也不是毫无情感的“接纳”,而是平等对话基础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索取。教师应发挥教学智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唤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使学生亲近文本,融于情境之中,与主人公对话交流,产生丰富的体验。如在《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中,教师以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形成的”。教者借机追问,“将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的鹅卵石,这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你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吗?”学生能结合阅读体验,从名人身上感受到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文本之中处处有美,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秀丽景色之美,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颜色之美,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人情之美,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生活之美……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唯美因素,以美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享受书香的味道,感受人生的真谛。如在《石灰吟》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明诗题、解诗意、悟诗情、知诗人,让学生搜集交流于谦的资料,感受其一生清白、至死不渝的精神之美。又如在《三亚落日》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从“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中感受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与形状美;从“挺拔俊秀”等词中感受椰树的姿态美。

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文本内涵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呵护学生好奇心的源泉,维系学生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析词句,让学生在品其文、感其情、悟其道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如在《墨梅》一课的教学中,教者类比《白杨》一课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从墨梅“花开淡墨痕”的特点中感受作者希望自己像墨梅一样做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其次,教者要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黄鹤楼送别》教学中,教者运用媒体播放歌曲《烟花三月》,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曲取材于此。学生品读诗文,走进背后的故事,围绕“送别”,概括出“观赏美景”“敬酒话别”“目送吟诗”的内容,教者并不急于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概括出来,而是追问学生,送别之情缘何要写“观赏美景”,学生从中能感受到“藏”,这与柳永离别时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同,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坚强”。最后,教师要联系所学内容,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用心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扮演人物。如在《负荆请罪》教学中,学生在感悟内容、感悟人物的基础上,扮演主要人物,要演出廉颇的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居功自傲,要演出蔺相如的心胸宽广、大公无私、忍辱负重、宽宏大度。

三、强化生活实践,拓展知识视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展教学空间,拓宽学生知识视域,为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资源。教师要以有趣的猜谜、成语接龙等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在猜谜游戏活动中,由教师出谜面,由学生说出谜底,谜面是“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学生能答出是“熊猫”,教者追问道,“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有学生从“黑眼圈”“珍贵”“竹叶是粮食”,觉得是熊猫,因为熊猫眼圈是黑的,又是珍贵的保护动物,爱吃竹叶。教师还要让学生从店面、广告牌、新闻媒体中纠正错字,如理发店名为“非法走丝”,打印机广告为“百闻不如一键,不打不相识”,避免以讹传讹,贻害青少年。教师还要在黑板报开辟《语文天地》《社会广角》《智慧窗》等栏目,让学生记录社会时事、励志故事、快乐之旅,让学生将生活融入语文学习之中,能分享智慧、点燃学习激情。

总之,语文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创设开放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开启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这样也能彰显教学智慧,让教师智慧在课堂变革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田茂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科学咨询,2008,(9).

[2]王栋生.课堂智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6).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智慧课堂小学语文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