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测试及其反拨作用

2016-05-30 22:51贾伯鑫
考试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反拨作用语言能力真实性

贾伯鑫

摘 要: 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点是测试的真实性,注重考查考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习者真实语言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 交际测试 真实性 语言能力 反拨作用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语言测试兴起。其理论主要源于Hymes(1971,转引自黄大勇2004)提出的“交际能力”,此后Canal和Swain(1980,转引同上)发展了Hymes的交际语言观,90年代Bachman提出了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机制组成的新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Bachman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即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场景特征的结合,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语言使用是多种知识、技能及心理过程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随后Bachman和Palmer又将其模型进一步改进为互动模型。交际法语言测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真实性,考查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使用能力。受试不仅要注意语言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得体性。因此,加强对学习者真实语言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才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语言测试“真实性”的界定

Bachman将语言测试真实性定义为以下两种:(1)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Authenticity as real-life language use),测试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特征,通过考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评估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说得通俗些,考试的真实性意味着考试的语言行为要复现真实生活中而不是考试中的语言行为。考生所接触到的语言就是平时在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语言;考生在考试中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要解决的问题。(2)交互真实性,即Authenticity as interactive language use,它强调的是考生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交际关系,如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参与程度如何。这两种定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二者并不互相冲突。在测试实践中,命题人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测试目的、测试对象的不同,选择其一或结合两者使用。可以肯定的是,测试材料和测试任务方面真实性都较高的测试,能够增强考生与测试之间的交互性。

3.交际测试的语言真实性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实现有效交际,只有语言形式是不行的。语言交际涉及多个因素,如交际双方的角色、地位及交际目的、语境等。相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意义完全不同。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交际双方的意义协商过程。Bachman认为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体现在应试者、测试任务与测试情境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测试需在真实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进行,观察考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并以此判断考生的语言程度。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即考生在测试中使用目的语完成测试任务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似程度,也就是语言测试与语言交际的统一程度(Bachman,1990)。

测试的真实性体现在文本、任务、情境的真实性三个方面。文本真实性是指测试材料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一致。设计测试时,文本的外观及内容要与生活相似。卢晓仙认为,国内学生外语测试可以使用以下真实材料,如听力测试要尽量选取与生活接近的文本,如天气预报、机场广播、时事新闻、体育报道、学术讲座等。一些来自实际活动的材料,为了符合被试者的英语水平,经过加工,删除难词难句,甚至略微改变结构,仍然有很高的可信度。此外,出自母语为英语人士之手,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虚构材料也是很好的材料,这些虚构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母语人士的真实交际特点。还可以通过插图、照片、图表等视觉辅助材料尽量做到外观上的真实性,以此生动地体现实际的交际情景。在写作测试中,材料尽量是考生生活或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写作材料,与实际生活相接近,如信件、邮件、简历、校园广告等。在外观上尽量做到真实性,即语言材料或语言任务最好配有视觉的辅助材料,如插图、照片、图表等,有助于生动地体现实际的交际情景。

测试任务与真实交际活动的相似性被称为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其中的任务即考生要做的事。Bachman和Palmer对测试真实性的定义是“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使用任务的特征的对应程度”。这就要求测试任务不能仅限于选择、填空、改错等,还应侧重考查被试在当前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真实情境中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测试任务应尽可能与现实交际任务相似,命题者需确定被试的实际语言使用目的、范围及特征,使之与测试任务相对应,吻合度越高,真实性越高。

考生完成测试任务的情境与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情境的相似程度称为测试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真实性取决于任务的真实性。例如在口语测试中,我们经常会让考生模拟在讨论、讲座、购物、娱乐等情境下完成交际任务。情境的创设可通过文字描述、图片等,如CET-4考试中的漫画写作,向外国朋友介绍风景名胜、家乡、学校校园等。

4.交际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因语言教学产生,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测试对教学具有指导、诊断及促进作用,即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测试的真实性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高中及大学各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言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帮助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语言测试应侧重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反拨作用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分别反思各自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加工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推动教育者建立,更新外语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课程设计和内容的时代感、现实感。

参考文献:

[1]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Bachman,L.and 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黄大勇.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概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2).

[4]卢晓仙.如何从命题的角度把握英语测试的真实性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3(8).

猜你喜欢
反拨作用语言能力真实性
广告的真实性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雅思口试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