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看到晚风中摇晃的故乡

2016-05-30 10:48魏新
齐鲁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吉他酒吧县城

县城,是城市人的农村,又是农村人的城市。县城是国家的神经末梢,是我们身上时常发作的顽疾。魏新的长篇散文《我又看到晚风中摇晃的故乡》是一种踏实的烟火气,有诗的清新和生活的哲理蕴藏,他笔下的故事,就是我们即将融入历史的现实生活;而郇千惠的《住在论语里的老头儿》,则从一位少年的视角,娓娓道来融入其现实生活的先哲与儒家文化遗存。

我小时候生活在县城里,是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大的孩子。童年的记忆中,县城是生机勃勃的,人们生活拮据却精神焕发,在街上见面,一手插上衣口袋,一手打招呼:“有钱花不?”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没钱花我可以给你一些。如此的客套话想想很可笑,因为那时候大多情况下自己口袋里都超不出十块钱,即使空空如也,这样豪爽的问候也总能让人倍感温暖。

县城就像个温暖的蛋壳,藏了多少人的少年壮志不言愁。

后来我离开家乡,读书,谋生,飘荡,一晃已是多年。

飘荡和飞翔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每个人都渴望飞翔,在没有翅膀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了飘荡,也有很多人在飘荡中找到了飞翔的感觉,甚至慢慢生出了翅膀,但是这种生长过程中的痛楚实在是难以忍受,除非你学会麻木。

那一年,我厌倦了如同塑料袋一样飘来飘去的生活,回到了故乡的小县城。

当初离开的时候,我想我再也不会回来;当初背着重重的行囊乘着依维柯离开的时候,我看着窗外倒退的树木、河流、麦地、果园,我想故乡从此在我生命中越来越远,如今,我回来了,这里的风景有的依然熟悉,有的如此陌生,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址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仿佛那些被诗歌擦亮的词语。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在县城开了一家酒吧,名字叫1983,很多人都问1983究竟什么意思?我说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一个酒吧三个人开的,取谐音。

事实上,1983在我心中是一组玄秘的数字,是通往时间尽头的一条路。

一天中午,1983来了几个上小学的孩子,买了两瓶啤酒,都喝得快趴下了,对服务生说:“哥哥,能给我们买个馒头吃吗?”

他们到酒吧来是准备结拜兄弟的,年龄这么小,身上就流淌着江湖的血液,我想,将来无论他们出人头地,还是作茧自缚,还是反目为仇,他们都应该记住1983酒吧,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刘关张的桃园。

县城的江湖也是一片江湖,也有风浪和鱼虾。街边的卡拉OK,最流行《大哥》那首歌,甭管是什么歪嘴斜眼、五音不全的家伙,抓起麦克风就是:“我不做大哥很多年……”

酒吧开业前,装修的时候找来一伙泥水匠。这伙泥水匠都是从农村来的,农忙时他们要下地,农闲时就到城里的工地打散工。他们抽最差的烟,干最重的活。他们的最大娱乐几乎就是在劳动中闲聊了。

我喜欢听他们闲聊,我认为他们骨子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他们略带狡黠的笑容,脱口而出的荤段子让整个世界变的真实生动。

他们中间,大部分的人从来都没有出过县城,外面的世界在他们的揣测中更加光怪陆离,或美丽似玉、或凶恶如狼。封闭的县城制造了他们想象力的障碍,但挡不住他们蠢蠢欲动的舌头。也许他们也属于王小波所提出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话是苍白无力的,因此他们的话也毫无顾忌,就像是自言自语。有时候他们会很严肃的拿出一些关于重要人物的荤段子来较真,议论是否确有此事,一本正经的表情使人哭笑不得。

谈起村里那些有点姿色的女人,他们更加兴致勃勃,在传说中的风流韵事中意淫,这能够让他们拿瓦刀和泥水兜的手关节更舒展一些,忘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累和悲苦。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娱乐的方式?

县城一个电影院都没有了,只剩一个剧院平常关门,过节的时候放点录像,每次放映前,都有宣传车把传单撒到大街小巷,干活的泥水匠们听到动静就从工地跑出来,捡钞票一样捡到几张传单,然后互相诡秘的问:看光腚去不?看去不?今天,看去不?

1983酒吧聚集了很多喜欢吉他的年轻人。

在酒吧后院我们成立了一个吉他俱乐部,其实就是卖琴,对于县城的“大多数”来说,这依然是种新生事物。刚成立的那些日子如同在进行科普教育宣传,一个中年人进来摸摸挂在墙上的吉他,点点头说:“嗯,这琵琶真不错。”

经常有人过来问这把木琴多少钱,那把电琴多少钱,问了一遍从兜里掏出枚一元的硬币:“来根琴弦。”

有个学吉他的小孩激动万分的说:“我今天听黑豹乐队的专辑了,唱的好,最喜欢里面那首‘天地自容!”我的天哪,应该是“无地自容”!

后来我想想天地自容这个词也蛮有意思的,可理解成一种我行我素的人生观。

每天从酒吧回来都很晚了,睡觉前除了洗刷外必须要做的事就是看碟。

那天又看了一遍《小武》,导演贾樟柯表现的县城和我们这里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贾樟柯可以用影像来告诉我们被一贯漠视的赤裸裸的现实,我一直相信电影是神奇的,比文字还要神奇。

一般情况下,每个片子往往看到一半就困了。第二天醒来,赖在被窝里把下一半看完再起床。

我的每部电影中间都有一段黑夜,都有一段梦乡。(本文有删节。魏新,作家、编剧,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

住在《论语》里的老头儿

□郇千惠 (山东临沂一中2014级1班)

小的时候背《论语》,心目中一直有个模糊的孔子形象,隐约觉得孔子是个喜欢背着手踱来踱去口中念念有词的很可爱的老头儿。长大后读《论语》,觉得自己的理解有些偏差,孔老夫子应该是满口仁义礼智信,好为人师,好认死理的倔强的老学究。再后来听百家讲坛讲《论语》,孔子的形象更加丰满而具体了。

住在论语里的老头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乃至政治家,太史公曾说过自己对于孔子的看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作为一位师者,他诲人不倦,友善亲和。颜渊曾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然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他如同一位雕刻师,将一块块璞玉幻化成精妙的艺术品,培养出“身通六艺”的七十二名弟子。他的诸多教育思想也都留传后世,像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无一不证明孔子作为一名老师的成功。

作为一位智者,他达观率性,修身以敬。《论语·阳货》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孔子来到武城,嘲笑其治理者“割鸡焉用牛刀”,子游予以反驳,这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前言戏之耳”,一句话将孔子当时的羞愧与不好意思展现了出来,同时前一句“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写出了孔子作为智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虚心向弟子学习的品质。即使是圣人,也会犯错误。《论语》中这段故事为严谨端庄的孔圣人涂上了鲜活生动的一抹亮色。

作为一位老者,他有时也黯然神伤。心爱的弟子颜渊死后,他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伯牛有疾,他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当他垂垂老矣,儿子与最爱的几个弟子先他而去时,他感到难过孤独,但仍在他所追求的理想的道路上踽踽独行。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论语》中的一字一句,勾勒出的都不仅仅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孔子,《论语》里住着的,更是有笑有泪,为理想奉献终生的老者孔子。

猜你喜欢
吉他酒吧县城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Wine ahead餐酒吧
自制吉他唱摇滚
FAN迷离酒吧
Autentista酒吧
WAY2酒吧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自己做吉他
我的吉他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