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探讨研究

2016-05-31 07:33文莉张继亮李辉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满意度

文莉,张继亮,李辉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



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探讨研究

文莉,张继亮,李辉
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方法建立急性胸痛中心和快速运转机制,观察对比急性胸痛中心和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和建立后的效果和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建立急性胸痛中心后的急性胸痛患者分诊准确率和急性胸痛中心建立前(88.57%)相比较提高到了(97.14%)(P<0.05);建立急性胸痛中心后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生命体征登记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从建立前的(90.29%)提升到了(97.43%)(P<0.05);建立急性胸痛中心和快速运转机制后急性胸痛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从建立前的(84.00%)提升到了(97.43%)(P<0.05)。结论建立急性胸痛中心和快速运转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急诊临床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运转机制;临床诊断;满意度

近年来,急诊患者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关的研究显示,在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大约有20%的患者是因为急性胸痛的原因就诊,其中大约有40%的急性胸痛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大约60%的急性胸痛患者被确诊为非心源性胸痛[1-2]。在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施救过程中,首先应当提高急诊胸痛患者分诊的准确性,然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转流程,坚持生命第一、时间第一的急诊抢救原则,努力让急诊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3]。另外,在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重视精细化管理,对于全面提升医疗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4]。该论文主要针对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进行了讨论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急诊科2015年6月之前就诊的350名急性胸痛患者和2015年6月之后接诊的350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所有患者从胸痛发作到入院就诊时间在15 min~14 d,排除精神疾病病史等。所有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中心电图ST段有改变的患者135例,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为100例,房颤心律的患者115例。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后,所有患者均经急症胸痛中心的临床医生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和初步问诊后进行分诊,然后通过快速运转机制转诊到病房实施救治。

1.2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

1.2.1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该院从2015年6月开始,进行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首先解决了急诊胸痛中心的硬件配置,先后配置了扁鹊飞救急救系统、12导联心电图、脑钠肽检测设备、床边X光机和心脏彩色B超、快速心肌标志物检测等设备,同时应用先进的互联网等技术通过云平台将急诊胸痛中心和转送科室之间密切关联起来,实现急诊胸痛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相关数据的即时传送,可以以最快的时间将急诊胸痛中心的诊断数据传送到收住患者所在科室的主诊医师手中,有效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同时,该院的急诊胸痛中心还配置了专业的转运人员和具有溶栓治疗相关设备、药品以及监护仪器的救护车,以便将急诊胸痛患者向较远的上级医院转诊。软件配置方面,组建了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急性胸痛诊断和治疗医师,制定了完善的急诊胸痛诊断方案和快速转运流程,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技术支持体系和培训体系。

1.2.2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在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尽早恢复患者的梗死心肌血流的灌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缩短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尽早对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者转运到上级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活率。因此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是胸痛中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由于急诊患者发作通常较快,病情变化迅速,且转运过程中有着巨大的风险,因此需要在转运的过程中给予全程的监护。该院的快速转运机制配备了具有相关急救资质的医护团队以及具有抢救和监护设备的转运车辆,能较为安全及时地实现急性胸痛患者的转运。

1.2.3急诊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该院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及时对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初级救治,对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能够通过云平台实现急诊胸痛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结果和其他生命体征相关数据的即时传送[5];能够较为安全迅速地将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具备监控急诊胸痛急救质量的能力和培训急诊胸痛相关知识的系统;实现对社区胸痛人员的管理和胸痛高危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早期呼救教育;实现和胸痛相关的科研机构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构的对接。

1.3评价指标

评价急性胸痛中心建设后和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后该急性胸痛患者分诊的准确率,以及心电图、患者体征登记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胸痛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满意,根据调查结果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满意度=(一般满意患例+非常满意患例)/总患例×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后急性胸痛患者分诊正确率对比

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后急性胸痛患者的分诊正确率(97.14%)显著高于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8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后急性胸痛患者分诊正确率对比

2.2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后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登记正确率对比

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后急性胸痛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登记正确率(97.43%)显著高于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9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后急性胸痛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登记正确率对比

2.3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

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后患者的满意度(97.43%)显著高于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前后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相关文献显示,急性胸痛通常病情较为严重且病因复杂,而且众多的预后影响因素,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对于胸痛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6-7]。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运转机制建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方面,杨雪峰等[8]指出,急诊胸痛中心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急诊胸痛中心的护理人员应当能够有效地辨识出高危胸痛患者,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备指导培训年轻护理人员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王建旗等[9]指出,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需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提升急救团队的合作抢救能力。关于急诊胸痛中心的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秦伟毅等[10]指出在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中应当加强参与胸痛转运工作医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对心电图的早期识别能力,提升相关人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准备的能力以及快速静脉通道、人工气道迅速建立的能力和心肺复苏的能力等各项技能。胡大一等[11-12]指出在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中首先需建立完善的胸痛中心和运转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制定完善的急救训练培训计划和时间、路线管理计划,以提高运转的速度,保证运转过程中的安全;提高胸痛患者运转车辆的配置,尽量按照重症监护室的标准配置转运救护车,转运车辆的装备应当包括多功能除颤仪、高级运转呼吸机、心肺复苏仪器、12导联心电图设备、输液泵等装置,以保证对急性胸痛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成功实施抢救。陈昊等[13]和向定成等[14]指出,在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中需要积极建设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体系,整合区域胸痛患者急救所需的医疗资源。周民伟等[15]指出,在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中需建立健全急诊胸痛中心救护车跟踪管理系统,配备救护车GPS定位。该院在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中均注意到了以上问题,而且在对于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方面,该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因中心人员认知不全面或经验不足影响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减少了误诊率,降低了患者猝死的几率;建立健全了急诊胸痛中心的信息系统,对于就诊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建立了电子信息存档,应用分诊系统根据患者的相关资料和就诊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该院自2015年6月实施了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并建立了运转机制后,急性胸痛患者分诊准确率、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登记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急性胸痛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均较实施急诊胸痛中心建设及建立运转机制前显著提高(P<0.05)。进一步验证了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康立美,周越,秦俊春.精细化管理在分诊胸痛患者心电图初筛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8(30):691-693.

[2]吴晓飞.急性胸痛识别与处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 (12):1886-1888.

[3]Grossmann FF,Christ M,Scheider K,et al.Transporting clinical toos to new setting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in German[J].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1,57(3):257-264.

[4]Chet DS,Lawrence ML.Racial disparity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riage[J].Racial Disparty in Emergency Depatment Tase,2012(6):1-8.

[5]刘晓辉,秦伟毅,周民伟,等.基于胸痛中心的医疗电子商务建设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5,9(10):19-21.

[6]陈建兵,石斌,杨婉花,等.急诊胸痛285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196-197.

[7]高云,阴赪茜,孙涛,等.急诊胸痛评分及血清B型脑钠肽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1(29):37-39.

[8]杨雪峰,于海超,孟照辉,等.急诊胸痛中心的现状与未来[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35):190-192.

[9]王建旗.胸痛中心与绿色通道的发展与模式探索[J].中国医刊,2014,11(49):10-11.

[10]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胸痛中心急救网点的建立及快速转运机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32):274-276.

[11]胡大一,丁荣晶,周民伟,等.“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6):381-393.

[12]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等.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J].中国数字医学,2015,9(10):5-7.

[13]陈昊,刘坚,周民伟,等.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3,2(33):28-29.

[14]向定成.信息技术支撑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胸痛中心的发展方向[J].中国数字医学,2015,9(10):3-4.

[15]周民伟,向仕平,向定成,等.胸痛中心信息化与医疗流程优化的实践[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7(27):521-523.

Emergency Chest Pain Center's Construction and Rapid Operation Mechanism's Establishment

WEN Li,ZHANG Ji-liang,LI Hui
Guilin People's Hospital,Guilin,Guangxi Province,5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sis the emergency chest pain center's construction and rapid operation mechanism's establishment.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emergency chest pain center and establish rapid operation mechanism,observ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emergency chest pain center's construction and rapid operation mechanism's establishment. Results After the emergency chest pain center's construction and rapid operation mechanism's establishment,the accuracy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improved from 88.57% to 97.14%;the timeli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ECG and vit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improve from 90.29% to 97.43%;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improved from 84.00% to 97.43%. Conclusion Discussions The emergency chest pain center's construction and rapid operation mechanism's establishmen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and emergency clinical work quality,can improve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which had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Key words]Emergency chest pain center;Fast running mechanism;Clinical diagnosis;Patient satisfaction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简介]文莉,女,硕士,主治医生,研究方向:呼吸内科。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1(a)-0009-04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医院满意度调查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