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先进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6-05-31 19:36王凤斌
企业导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王凤斌

摘 要:本文从国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总体发展思路、具体规划目标、课程类型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并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从通识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课程及要求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公民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所以,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愈发明显。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因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便成为提升全民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举措。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创业会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其课程体系质量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因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及国家战略规划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的简单累加,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而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未来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教育活动,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思维开发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战略规划: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以及前沿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指导方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重要依据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群体,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最主要的人力基础,是劳动力群体中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就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言,人才需求主要有四类:技能型人才、 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社会对这四种人才其社会功能不同,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也不尽相同。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学院坚持以创业的态度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以创新的精神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项目转化相结合。即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专业技术创新的机电创业学院,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和专业创意课程,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训教育,通过指导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论证创新项目的实效;针对正在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名师指导和转化支持,确保创业的良性运转,最终实现盈利。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的具体目标:(1)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联动机制。(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基于慕课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即部分通识课程通过线上学习,部分专业技术课在线下教师授课中贯穿学习。(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建设符合慕课理念的数字创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科学管理与数据统计,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机制与方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4)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校级师资培训交流的集训平台,通过创业导师培训,培养年轻教师,建成具有专业资质的师资力量。(5)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6)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肥厚土壤。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一)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计划和课程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实践和内容,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校园环境和班级文化、学校人文管理和创业制度,学生创业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所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对学生的知识、信念、意志、行业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显性课程的表现形式:(1)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除了一般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相适应的会计学、法律法规、管理学、人文道德修养等课程外,还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增设创新思维训练、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通识课程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对通识课程的系统学习,基本达到具有从事本专业方面工作的人文科学素质,打牢经济、法律、环境和伦理等知识基础,使学生具备应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素养。(2)专业或技术课程。创新创业专业技术课是指从某个具体的专来学科出发,设置开发符合学科特点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此类专业技术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项目研发课程、创业管理等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在该专业领域从事项目开发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专业人才打下扎实的研发或技术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3)技能实训课程。我们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是指以临摹学习、仿真实训、创业比赛、科技研发等创新创业相互促进为指导思想,以技能实训课程为载体,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多样化教学、多样化训练、多渠道实践为手段,能够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个性化发展的系列课程。技能实训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创新创业技能实训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总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将顺应大势,整合学校资源,通过“引入+自建”的模式从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到项目成果转化,建设成一个围绕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服务逐层递进的创业学院体系。

参考文献:

[1] 梅俊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J].职教论坛,2012(17):4-5

[2] 赵刚.创新创业教育在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2010,(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