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障碍及其对策

2016-05-31 08:05张国平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阶段小学生

张国平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等级,其中小学毕业时达到二级要求,初中毕业时达到五级要求,高中毕业时达到八级要求。目前学校的英语教学虽然都能基本达标,但事实表明,尽管大部分小学生毕业时英语成绩达到“优秀”,但步入初中的新生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思维模式上,时间一长,立刻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因此,如何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这是每一个初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障碍

1.小学生和初中生身心有差异。

小学和初中是两个区分度很大的时期,他们所处的学习阶段也分别具有不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刚刚毕业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心智还在发育。进入初中,面对节奏感更强的初中学习节奏,部分学生应接不暇。对于初一新生来说,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阶段。这个适应过程对于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来说,适应期会缩短,但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2.小学与初中英语教材的差异。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材相对小学英语教材来说,词汇量明显增大、语篇句法难度也大大提升。小学课堂还是以听说,以模仿、认知和重复为主。而初中阶段,英语学习需要通过句型的操练和背诵,过渡到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上来。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以后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惯性思维,以为英语就是背背单词、背背句型,忽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结果英语成绩始终徘徊不前。

3.小学与初中学习英语的方法差异。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虽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因为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差异,英语课堂的学习主要还是依赖教师,学习进程多表现为被动吸收,以机械记忆和操练为主。而初中英语课堂,随着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学习自觉性的提高,教师会更多地放手,学习进程更多的表现为学生间合作探究、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学习方式。刚升入初一的小学生,往往会继续沿用小学学习英语的方法,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强,结果一个阶段以后,英语学习障碍重重:单词经常不过关、句型文章不熟练、小测验成绩很不理想。小学、初中的衔接严重告急。

二、应对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障碍的对策

1.帮助学生做好衔接阶段的心理疏导工作。

英语教师不能只是个教书匠,教书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开学初,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教师应该利用好家长会和班会的契机,向家长和学生介绍初中英语学习的特点及应有的态度、习惯等,澄清他们思想上的顾虑和一些错误的观念。家长应该配合教师为学生排除万难,打好英语基础,才能有以后的长远发展。

2.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衔接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类似情况的恶性循环。因此,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英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多读、多听、多模仿。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把脉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给出相应教学量。初始阶段,教师应为学生多搭台阶,多设梯度,让学生小步前行,这样就会减缓衔接阶段的差生出现,避免两级分化的提早出现。

3.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小学生升入初中以后掉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从初一开始,教师就要授以他们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当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鼓励他们对症下药,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衔接阶段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有效学习。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阶段小学生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Coursebook Evaluation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我是小学生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Textbook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