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孤儿”掀开美国两党政治隐痛

2016-06-01 08:19
环球时报 2016-06-01
关键词:竞选人孤儿精英

李海东

就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提名战大致尘埃落定之际,“第三党”自由党突然杀入,成为首个正式推出总统候选人的政党,这使选举的戏剧性又陡然增强。美国政治过去一直由两党主导,第三党很难赢得大选。支持第三党的选民或不参加投票的选民往往成为“政治孤儿”,不为美国主流政治所顾及。但据统计,过去50多年中,美国大选投票率普遍偏低,大致在50%-60%之间,也就是说每次大选美国合格选民中有一半人不去投票,这说明所谓“政治孤儿”群体的规模可能相当可观。那么,如何看待这种“政治孤儿”现象与第三党在此次美国大选中的关系呢?

首先,“第三党”往往因政纲不同于两个主要政党而赢得特定失落群体选民、即“政治孤儿”群体。就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而言,民主党强调政府干预,偏重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共和党则主张政府少干预,坚持市场作用的关键性。就社会领域而言,民主党强调个人选择,支持妇女堕胎、性向多元、同性婚姻,偏自由;共和党人则反对妇女堕胎,坚守异性婚姻和传统价值,偏保守。两党各有相对固定的选民群体。但有相当数量选民难以在两党政纲中找到自己利益和价值寄托,因而沦为被两党忽视的“政治孤儿”。第三党通常糅合两党政纲中的不同要素而自成一套主张体系,以争取被两党忽视群体的支持。该群体通常要么不投票,要么只投给两党之外明知没有任何获胜希望的第三党。不论怎样,他们的声音在全国性政治舞台上要么缺失、要么虚弱,很是无奈。

其次,较之往次大选,今年大选两党关键总统竞选人都极具颠覆性,显示两党都处在裂变中。被各自认为是党内异端的桑德斯和特朗普已从各自政党的边缘移向中心。两党势必会由精英党向大众党转型,各自原有主张也会因新形势而做大调整。在此关键节点,“政治孤儿”群体可能会在转变中的两党内找到归宿。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即民主党内桑德斯的庞大支持者及共和党内的反特朗普派未来成为新的“政治孤儿”。这个数量更为庞大的群体可能支持任何一个全国性第三党,进而对选情胶着的大选带来关键影响。

第三,美国两党政治的极端精英化导致“政治孤儿”现象加剧。总统竞选人在竞选中通常很接地气,纷纷谴责“华尔街”“华盛顿”,但上台后实施的政策往往相反。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是兑现严管华尔街的承诺,而是推动国会注入大量资金拯救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类似事例多了,民众对政治精英虚伪性的认识也就更加清楚,“政治孤儿”现象就更严重了。今年的大选就弥漫着美国民众对政治精英的愤怒气氛,正因如此,以往被忽视的“政治孤儿”一股脑地将票投向两党内的反精英派或第三党。如果美国政治精英群体在经历此次大选后依然故我,美国现有政治危机无疑将会加剧,“政治革命”这种在美国罕见的现象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由于今年大选两党及第三党都选择了“大众路线”,所以总体投票率应会高于以往。这意味着哪个党的候选人动员大众去投票的能力强,哪个党赢得大选的可能性就大。就此而言,以往选举中数量庞大的“政治孤儿”以及进一步加入大选角逐的第三党确实可能会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猜你喜欢
竞选人孤儿精英
桑德斯宣布退选
清单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赵氏孤儿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梦鸟
较 量
有笑
儿童村·孤儿